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论文

农民的公民意识培育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为例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引言第11-15页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11-12页
   ·研究的路径与方法第12页
   ·研究文献综述第12-14页
   ·本论文的研究视角第14-15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第15-31页
   ·公民意识的内涵及理论延展第15-22页
     ·西方社会公民意识的历史发展第15-16页
     ·中国社会公民意识的历史发展第16-18页
     ·理论界关于公民意识内涵的不同解说第18-20页
     ·本论文的定义第20-22页
   ·和谐社会的内涵及理论延展第22-27页
     ·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第22-24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第24-26页
     ·农村和谐社会的具体特质第26-27页
   ·农民的公民意识与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逻辑关联第27-31页
     ·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是根本问题第27-28页
     ·农民的公民意识的提高是农民发展的关键第28-29页
     ·农民的公民意识的培育对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第29-31页
第二章 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第31-42页
   ·农民的公民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实证研究第31-36页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32-34页
     ·调查资料的总体分析第34-36页
   ·农民的公民意识发展的现状评析第36-39页
     ·权威意识与民主意识并存第37页
     ·等级特权意识与平等意识并存第37-38页
     ·重义务轻权利观念与权利义务相统一观念并存第38页
     ·依附意识与独立意识并存第38页
     ·公德意识与淳朴民风并存第38-39页
     ·人治意识与法治意识并存第39页
   ·影响农民的公民意识良性发展的原因分析第39-42页
     ·农村经济落后的制约第39-40页
     ·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第40页
     ·城乡二元体制的负面作用第40-41页
     ·农村教育水平落后的影响第41-42页
第三章 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第42-52页
   ·农民的公民意识的形成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第43-45页
     ·公民意识的培育第43页
     ·以往农民的公民意识培育的特点第43-45页
     ·农民的公民意识的形成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第45页
   ·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的路径选择第45-52页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民的公民意识培育奠定经济基础第45-46页
     ·不断完善村民自治,为农民的公民意识培育奠定政治和制度保障第46-47页
     ·健全农村文化设施,为农民的公民意识培育营造文化氛围第47-48页
     ·改变农村落后的教育水平,为农民的公民意识培育奠定素质基础第48-50页
     ·努力培育农村公民社会,为农民的公民意识培育形成社会土壤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附录第57-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知情同意理论研究
下一篇:环境因子对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能量代谢、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