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交织编码传输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无线通信的发展和现状简述 | 第12-13页 |
·比特交织编码传输技术简述 | 第13-16页 |
·比特交织编码调制 | 第13-15页 |
·有记忆信道下的迭代接收 | 第15-16页 |
·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论文的结构划分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比特交织编码传输技术的性能界 | 第20-48页 |
·比特交织编码传输系统简述 | 第20-24页 |
·新的BICM删余界 | 第24-42页 |
·已有的BICM性能界 | 第24-29页 |
·修正的ExB | 第29-33页 |
·成对错误事件的确定与判决修正的计算 | 第33-35页 |
·新ExB的计算 | 第35-37页 |
·新ExB的近似形式 | 第37-38页 |
·仿真结果 | 第38-42页 |
·BICM-ID与STBICM的性能界 | 第42-45页 |
·BICM-ID无误反馈性能上界 | 第42-44页 |
·STBICM的性能界 | 第44-45页 |
·准静态信道下结合检测的迭代接收机性能界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BICM/BICM-ID标识设计与应用 | 第48-70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适合BICM的二维星座标识设计 | 第49-55页 |
·树搜索算法的提出 | 第51-52页 |
·距离计算 | 第52-53页 |
·仿真结果与Gray标识设计 | 第53-55页 |
·适合BICM-ID的二维星座标识设计 | 第55-62页 |
·基于结构性的标识设计 | 第56-59页 |
·基于修正距离的联合目标规划 | 第59-61页 |
·两种设计方式的比较 | 第61-62页 |
·BICM在用户协作体系中的应用 | 第62-67页 |
·协作分集简述 | 第62-63页 |
·基于BICM的CC方案 | 第63-64页 |
·基于BICM的CC方案PEP分析 | 第64-66页 |
·基于BICM-C的性能界 | 第66页 |
·仿真结果 | 第66-67页 |
·本章小节 | 第67-70页 |
第四章 Turbo均衡的性能分析与结构简化 | 第70-84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Turbo均衡算法简述 | 第71-74页 |
·类似于译码的Turbo均衡算法 | 第71-72页 |
·基于滤波器的Turbo均衡算法 | 第72-74页 |
·Turbo均衡性能分析 | 第74-78页 |
·EXIT建模 | 第74-77页 |
·不同均衡算法下性能分析 | 第77页 |
·不同标识下性能分析 | 第77-78页 |
·Turbo均衡迭代控制与结构简化设计 | 第78-83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78-80页 |
·均衡模块输出信息的统计特性 | 第80-82页 |
·接收机实现过程 | 第82页 |
·结合简化算法的性能仿真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非理想参数对迭代接收的影响与信噪比估计 | 第84-106页 |
·引言 | 第84-86页 |
·非理想信噪比参数的影响 | 第86-92页 |
·非理想信噪比估计下外信息建模 | 第86-87页 |
·非理想信噪比估计对BICM-ID的影响 | 第87-89页 |
·非理想信噪比估计对Turbo均衡的影响 | 第89-92页 |
·非理想信道响应信息的影响 | 第92-94页 |
·脉冲噪声环境下适合BICM-ID的次优接收 | 第94-97页 |
·噪声模型 | 第94页 |
·适合BG模型的近最优低复杂度解调器 | 第94-95页 |
·适合Class-A模型的次优低复杂度解调器 | 第95-96页 |
·性能仿真 | 第96-97页 |
·无记忆信道下迭代信噪比估计 | 第97-104页 |
·CRB分析 | 第97-99页 |
·基于EM迭代的信噪比估计算法 | 第99页 |
·基于数据自身的估计算法 | 第99-100页 |
·基于软信息反馈的估计算法 | 第100-101页 |
·仿真结果比较 | 第101-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6-108页 |
·论文总结 | 第106-107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07-108页 |
附录 | 第108-112页 |
附录A: 本文所采用或提出的标识汇总 | 第108-111页 |
附录B: 命题3.4证明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0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