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对象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居住模式的形成 | 第14-20页 |
·居住模式概述 | 第14-15页 |
·居住模式与地域环境 | 第15-16页 |
·居住模式与社会 | 第16-17页 |
·居住模式与阶层 | 第17-19页 |
·居住模式与住宅形式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太原市传统住宅形式回顾 | 第20-34页 |
·太原传统的住宅形式—四合院 | 第20-28页 |
·太原四合院的类型 | 第20-21页 |
·太原四合院的布局与特色 | 第21-24页 |
·不同类型四合院的特点 | 第24-27页 |
·自然条件对太原传统住宅形式的影响 | 第27-28页 |
·太原四合院的基本特点 | 第28-33页 |
·太原四合院与晋西北(山西省西北部)地区四合院的比较 | 第28-30页 |
·太原四合院与晋东南(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四合院的比较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太原市建国以来住宅形式的发展历程 | 第34-46页 |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年)的太原市住宅形式 | 第35-40页 |
·1949~1957年 | 第36-37页 |
·1958~1965年 | 第37-39页 |
·1966~1978年 | 第39-40页 |
·改革开放后的太原市住宅形式 | 第40-44页 |
·1979~1983年 | 第41-42页 |
·1984~1995年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太原市住宅建筑的现状 | 第46-77页 |
·太原市住房现状调查 | 第47-50页 |
·住房性质及家庭收入状况 | 第47-48页 |
·结构类型与面积状况 | 第48-49页 |
·家庭人口状况 | 第49页 |
·居民评价 | 第49-50页 |
·有关太原市户型的分析 | 第50-54页 |
·现状——小户型过渡、中户型摆渡、大户型高歌 | 第50-52页 |
·趋势——中小户型前景乐观 | 第52-54页 |
·太原市居民住房消费需求 | 第54-57页 |
·太原市住宅建筑的新形式与新理念 | 第57-69页 |
·Townhouse住宅 | 第57-59页 |
·酒店式公寓 | 第59-60页 |
·混合式住宅 | 第60-61页 |
·健康住宅 | 第61-64页 |
·绿色生态住宅 | 第64-67页 |
·文化住宅 | 第67-69页 |
·太原市阶层概况与居住模式 | 第69-75页 |
·太原市阶层概况 | 第69-71页 |
·太原市阶层与居住模式 | 第71-75页 |
·高收入阶层的居住模式 | 第71-73页 |
·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模式 | 第73-75页 |
·最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模式 | 第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对太原市居住模式的思考 | 第77-88页 |
·住宅类型的缺失 | 第77-79页 |
·高档公寓的缺失 | 第77-78页 |
·平民住宅——主流需求 | 第78-79页 |
·科技住宅——尚待开发 | 第79-80页 |
·新政策对太原市住宅的影响 | 第80-82页 |
·户型的发展趋势——紧凑户型将成主流 | 第80-81页 |
·住宅建筑形式的发展趋势——板塔结合住宅增加 | 第81-82页 |
·居住人群的细分对居住模式的影响 | 第82-87页 |
·老年居住模式——潜力有待挖掘 | 第82-84页 |
·青年人的居住模式——新需求应运而生 | 第84-87页 |
·太原市青年的居住行为特征 | 第85-86页 |
·人性化的青年住宅设计 | 第86-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结语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附录 | 第94-97页 |
插图目录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