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的再认识 | 第10-12页 |
二、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研究史回顾 | 第12-18页 |
三、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的兴盛 | 第20-46页 |
第一节 明清女性作家文学创作概况 | 第20-33页 |
一、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语境 | 第20-24页 |
二、明清女性文学创作的兴盛 | 第24-33页 |
第二节 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兴盛的历史文化因缘 | 第33-46页 |
第二章 明清女性作家戏曲文本的现存状况 | 第46-84页 |
第一节 明代女戏曲家及其戏曲文本的现存状况 | 第47-54页 |
第二节 清代女戏曲家及其戏曲文本的现存状况 | 第54-84页 |
第三章 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之生命呈现—传统主题的继承与突破 | 第84-119页 |
第一节 才华—生命之存在与反思 | 第84-98页 |
一、呈现自我才华 | 第85-92页 |
二、标举胆识气魄 | 第92-96页 |
三、表达社会关怀 | 第96-98页 |
第二节 婚姻—生命之栖息与独白 | 第98-105页 |
一、“知己之情”的婚恋选择 | 第98-103页 |
二、“伙伴”式婚姻模式 | 第103-105页 |
第三节 亲情与友情—生命之拓展与对话 | 第105-114页 |
一、“情崇谊隆”的亲情抒写 | 第106-109页 |
二、“添香捧砚”的同性之爱 | 第109-114页 |
第四节 归宿—生命之关怀与叹息 | 第114-119页 |
一、归仙之路 | 第114-116页 |
二、团圆之趣 | 第116-119页 |
第四章 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之艺术表现 | 第119-141页 |
第一节 “传述旧事,时出新意”的叙事艺术 | 第120-125页 |
第二节 舞台另类空间意象的表现与突破 | 第125-136页 |
第三节 “情深而正,意切而韵”的浓郁抒情 | 第136-141页 |
第五章 明清女性作家戏曲创作之性别反思 | 第141-172页 |
第一节 明清女性剧作中社会性别错位现象的表现形态 | 第142-160页 |
一、“现实”型表现形态 | 第144-152页 |
二、“梦幻”型表现形态 | 第152-156页 |
三、“愿天速变男儿”的悲剧性结局 | 第156-160页 |
第二节 明清女性剧作中社会性别错位现象的文化透视 | 第160-172页 |
一、男权观念下的女性表达与呐喊 | 第160-163页 |
二、文学传统的历史积淀 | 第163-168页 |
三、明清社会“尚奇”风尚之影响 | 第168-172页 |
第六章 一曲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奏—最多产的晚清女戏曲家刘清韵创作个案研究 | 第172-208页 |
第一节 “仁义忠孝”与自由平等 | 第177-188页 |
第二节 时弊揭示与社会关怀 | 第188-195页 |
第三节 婚姻自主与一夫多妻 | 第195-203页 |
第四节 浪漫虚构与自然之美 | 第203-208页 |
结语 | 第208-210页 |
参考文献 | 第210-221页 |
致谢 | 第221-2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2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