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水声语音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水声语音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水声语音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水下语音通信系统 | 第13-14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语音压缩编码技术概述 | 第16-27页 |
| ·语音压缩编码的依据 | 第16-17页 |
| ·语音压缩编码的意义及作用 | 第17-18页 |
| ·语音压缩编码的分类 | 第18-19页 |
| ·波形编码 | 第18-19页 |
| ·参数编码 | 第19页 |
| ·混合编码 | 第19页 |
| ·语音编码算法的属性 | 第19-21页 |
| ·编码质量 | 第20页 |
| ·编码速率 | 第20-21页 |
| ·编码的复杂度 | 第21页 |
| ·编解码延时 | 第21页 |
| ·低速率语音编码的算法概述 | 第21-25页 |
| ·线性预测编码(LPC) | 第22页 |
| ·码激励线性预测模型 | 第22-23页 |
| ·混合激励线性预测模型 | 第23页 |
| ·正弦激励模型 | 第23-24页 |
| ·插值编码模型 | 第24-25页 |
| ·其它语音编码模型 | 第25页 |
| ·更低比特率语音编码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语音信号的线性预测分析 | 第27-45页 |
| ·语音信号产生的数字模型 | 第27-29页 |
| ·语音信号的线性预测编码分析 | 第29-42页 |
| ·线性预测编码(LPC)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9-33页 |
| ·线性预测编码正则方程的自关解法 | 第33-37页 |
| ·用自关法解 LPC正则方程的德宾(Durbin)递推算法 | 第37-42页 |
| ·语音生成的线性预测模型 | 第42-43页 |
| ·语音信号的线谱对(LSP)及线谱频率(LSF)分析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基于码激励线性预测的语音编解码系统 | 第45-59页 |
| ·CELP编码算法概述 | 第45-47页 |
| ·基于合成—分析技术的线性预测编码 | 第47-48页 |
| ·CELP编码器中的两种预测器 | 第48-50页 |
| ·矢量量化技术 | 第50-54页 |
| ·矢量量化的基本原理及定义 | 第50-52页 |
| ·最佳矢量量化方法及码书的设计 | 第52-54页 |
| ·CELP码本搜索算法 | 第54-56页 |
| ·感觉加权滤波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FS-1016语音编解码系统的仿真实现 | 第59-77页 |
| ·FS-1016标准编码器 | 第59-64页 |
| ·编码器框图及编码过程 | 第59-60页 |
| ·FS-1016标准编码器特性表及比特分配 | 第60-64页 |
| ·FS-1016标准解码器 | 第64-66页 |
| ·解码器框图及解码过程 | 第64-65页 |
| ·解码器中的后置滤波器 | 第65-66页 |
| ·FS-1016标准语音编解码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 第66-73页 |
| ·编解码器各功能模块的仿真方案设计与实现 | 第66-71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1-73页 |
| ·FS-1016标准语音编解码系统的抗误码性能分析 | 第73-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改进的自适应码书搜索算法 | 第77-87页 |
| ·自适应码书 | 第77-79页 |
| ·自适应码书结构及传统自适应码书搜索算法 | 第79-82页 |
| ·一种快速的自适应码书搜索算法 | 第82-86页 |
| ·算法概述 | 第82-84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84-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七章 试验研究 | 第87-94页 |
| ·试验系统 | 第87-93页 |
| ·试验信道 | 第88-89页 |
| ·试验结果 | 第89-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