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后发展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3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关于“后发展效应” | 第9-10页 |
·关于现代化发展路径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2-13页 |
2 现代化与后发展效应 | 第13-28页 |
·现代化的基本理论 | 第13-21页 |
·现代化的含义 | 第13-15页 |
·现代化理论的发展阶段 | 第15-17页 |
·世界现代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 第17-21页 |
·后发展效应理论 | 第21-25页 |
·后发展效应理论产生的背景 | 第21-22页 |
·后发展效应理论的含义 | 第22-25页 |
·后发展效应在发展中国家的体现 | 第25-28页 |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理论指导 | 第25-26页 |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中的发展战略 | 第26-28页 |
3 中国在后发展效应影响下发展现代化的实践 | 第28-36页 |
·中国在后发展效应下发展现代化的历史 | 第28-31页 |
·模仿前苏联模式阶段 | 第28-29页 |
·超前发展阶段 | 第29-30页 |
·改革开放阶段 | 第30-31页 |
·中国在后发展效应下发展现代化的反思 | 第31-36页 |
·中国在后发展效应影响下发展现代化的教训 | 第31-34页 |
·中国在后发展效应影响下发展现代化的启示 | 第34-36页 |
4 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展效应分析 | 第36-49页 |
·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劣势 | 第36-42页 |
·中国现代化中的错位现象 | 第36-37页 |
·中国现代化中的不均衡现象 | 第37-38页 |
·中国现代化中的矛盾现象 | 第38-42页 |
·中国现代化的后发优势 | 第42-46页 |
·中国现代化后发的一般优势 | 第42-43页 |
·大国优势 | 第43-44页 |
·权威政府的推动 | 第44-46页 |
·传统文化的支持 | 第46页 |
·中国现代化后发展双重效应的辩证分析 | 第46-49页 |
·辩证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劣势 | 第46-47页 |
·辩证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后发优势 | 第47-49页 |
5 中国现代化的后发战略选择 | 第49-60页 |
·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指导 | 第49-54页 |
·跨越式发展中国现代化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 第49-51页 |
·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 | 第51-53页 |
·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构想 | 第53-54页 |
·跨越式发展中国现代化的路径 | 第54-60页 |
·发展综合现代化 | 第54-55页 |
·发展内源式现代化 | 第55-57页 |
·重视制度环境 | 第57-58页 |
·大力发展教育 | 第58-60页 |
6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