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8-10页 |
第二章 自由贸易区发展分析 | 第10-20页 |
·自由贸易区的涵义 | 第10-12页 |
·经济性特殊区域分类 | 第10页 |
·法律领域中自由贸易区涵义 | 第10-12页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美国对外贸易区的发展情况 | 第13-14页 |
·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情况 | 第14-15页 |
·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状况 | 第15-20页 |
·中国香港经济发展情况 | 第15-16页 |
·中国内地发展自由贸易区 | 第16-20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 | 第16-17页 |
·中国内地保税区发展情况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天津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 第20-27页 |
·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自由贸易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建设自由贸易区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 | 第21-22页 |
·天津建设自由贸易区需求分析 | 第22-27页 |
·天津建设自由贸易区是适应国际贸易演变新趋势的发展需要 | 第22页 |
·天津建设自由贸易区是带动环渤海经济发展、实现城市定位的现实需要 | 第22-23页 |
·天津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需要 | 第23页 |
·天津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 | 第23-25页 |
·天津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外向型经济的现实需求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天津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选址分析 | 第27-46页 |
·天津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 | 第27-31页 |
·天津具有深度融入国际经济链条的坚实基础 | 第27-28页 |
·天津拥有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区位优势 | 第28-29页 |
·天津拥有建设自由贸易区的现实条件 | 第29-30页 |
·天津拥有建设和经营自由贸易区的人才优势 | 第30页 |
·天津拥有较完善的各类服务配套设施 | 第30-31页 |
·天津拥有廉洁、法治、高效、公开、服务的政府 | 第31页 |
·天津辟建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原则与选址 | 第31-46页 |
·天津辟建自由贸易区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第32-33页 |
·天津拟辟建自由贸易区的选址 | 第33页 |
·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原因 | 第33-46页 |
·天津滨海新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 第33-35页 |
·天津滨海新区目前是天津开放程度最高、国家级优惠政策最集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 | 第35-38页 |
·滨海新区具备建设自由贸易区的交通条件 | 第38-42页 |
·天津滨海新区全力加快建设临空产业区 | 第42-46页 |
·临空产业区对于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 第42-43页 |
·天津市高度重视发展航空产业 | 第43-44页 |
·天津建设临空产业区的优势 | 第44页 |
·天津临空产业区的功能和产业结构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天津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模式选择与实施分析 | 第46-60页 |
·国际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发展模式 | 第46-48页 |
·国际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 | 第46-47页 |
·自由贸易区的特点 | 第47页 |
·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 | 第47-48页 |
·天津自由贸易区的模式选择 | 第48页 |
·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定位与战略目标 | 第48-51页 |
·功能定位 | 第48-49页 |
·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区划 | 第49-50页 |
·天津自由贸易区的战略目标 | 第50-51页 |
·天津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模式 | 第51-54页 |
·自由贸易区管理 | 第51-53页 |
·自由贸易区的海关监管 | 第53-54页 |
·未来自由贸易区投资估算和效益预测 | 第54-58页 |
·管理体制相应改变 | 第54-55页 |
·投入和未来效益预测 | 第55-58页 |
·建设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实施步骤 | 第58-60页 |
第六章 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有关政策分析与研究 | 第60-65页 |
·建立自由贸易区所需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 第60-65页 |
·建立自由贸易相关法律 | 第60页 |
·按照真正的国际自由贸易区模式进行运作 | 第60-61页 |
·赋予国际通行自由贸易区的各项经济政策 | 第61-65页 |
·建立规范的离岸金融市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 第61-62页 |
·实行更加灵活的外汇管理政策 | 第62-63页 |
·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 | 第63-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