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8页 |
| ·花卉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 ·花卉目的基因的研究 | 第8-10页 |
| ·花卉基因工程研究的策略 | 第10-11页 |
| ·花卉基因工程研究的趋势 | 第11-12页 |
| ·安祖花的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 ·世界安祖花的发展概况 | 第13页 |
| ·国内安祖花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 ·安祖花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安祖花的组织培养研究 | 第14-15页 |
| ·安祖花基因工程的研究 | 第15页 |
| ·安祖花病虫防治的研究 | 第15-16页 |
| ·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 | 第16-21页 |
| ·生物学方法 | 第16-18页 |
| ·化学方法 | 第18-19页 |
| ·物理学方法 | 第19-21页 |
| ·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效率的因素 | 第21-27页 |
| ·农杆菌的不同属性 | 第21页 |
| ·植物的基因型 | 第21-22页 |
| ·外植体的渗透处理 | 第22-23页 |
| ·预处理、共培养时间和农杆菌浓度 | 第23页 |
| ·外植体的干燥度 | 第23-24页 |
| ·抗坏死处理 | 第24页 |
| ·共培养温度 | 第24-25页 |
| ·表面活性剂 | 第25页 |
| ·浸染培养基与共培养培养基 | 第25-26页 |
| ·抗生素 | 第26页 |
| ·筛选标记 | 第26-2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安祖花转化受体体系的优化及抗生素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28-37页 |
| ·材料 | 第28-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8-29页 |
| ·方法 | 第29-30页 |
| ·安祖花转化受体体系的优化 | 第29-30页 |
| ·抗生素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 ·安祖花诱导培养基的确定 | 第30-31页 |
| ·安祖花生根壮苗培养基的确定 | 第31-32页 |
| ·安祖花卡那霉素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32-33页 |
| ·安祖花生根筛选压力的确定 | 第33页 |
| ·头孢霉素筛选浓度的确定 | 第33-34页 |
| ·讨论 | 第34-37页 |
| 第三章 农杆菌介导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LycB 对安祖花的遗传转化 | 第37-47页 |
| ·材料 | 第37-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 ·菌株 | 第37页 |
| ·质粒 | 第37-38页 |
| ·培养基 | 第38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8-39页 |
| ·方法 | 第39-42页 |
| ·农杆菌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9-40页 |
| ·遗传转化方法 | 第40-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 ·质粒DNA 电泳分析 | 第42页 |
| ·农杆菌浓度对安祖花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浸染时间对安祖花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共培养时间对安祖花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4页 |
| ·乙酰丁香酮(AS)浓度对安祖花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超声波处理对安祖花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遗传转化体的分子检测 | 第47-56页 |
| ·材料 | 第47-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 ·主要试剂 | 第47-48页 |
| ·LycB 引物 | 第48页 |
| ·方法 | 第48-53页 |
| ·植株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48-49页 |
| ·抗性苗PCR 检测 | 第49页 |
| ·抗性苗Southern 检测 | 第49-5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 ·安祖花抗性苗的PCR 检测 | 第53页 |
| ·安祖花抗性苗的PCR-Southern 检测 | 第53-54页 |
| ·讨论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附图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