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明的专利保护与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专利权与商业秘密权基础理论比较研究 | 第8-22页 |
| 第一节 权利的正当性之比较 | 第8-11页 |
| 一、专利权的正当性 | 第8-9页 |
| 二、商业秘密权的正当性 | 第9-10页 |
| 三、专利权与商业秘密权正当性的比较 | 第10-11页 |
| 第二节 权利的实质性要件之比较 | 第11-15页 |
| 一、专利权的实质性要件 | 第12页 |
| 二、商业秘密权的实质性要件 | 第12-13页 |
| 三、专利权与商业秘密权实质性要件的比较 | 第13-15页 |
| 第三节 权利保护范围之比较研究 | 第15-22页 |
| 一、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界定 | 第15-17页 |
| 二、商业秘密保护范围的界定 | 第17-20页 |
| 三、比较结论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侵权行为的判定与权利救济的比较 | 第22-39页 |
| 第一节 不视为侵权的行为(即权利的限制)比较研究 | 第22-30页 |
| 一、专利权的限制 | 第22-26页 |
| 二、商业秘密权的限制 | 第26-29页 |
| 三、比较结论 | 第29-30页 |
| 第二节 侵权行为的判定之比较 | 第30-37页 |
| 一、侵权行为判定的比较 | 第30-31页 |
| 二、侵犯商业秘密权具体行为的认定 | 第31-33页 |
| 三、侵犯专利权具体行为的认定 | 第33-37页 |
| 第三节 权利救济比较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权利保护的选择和对我国相关立法的思考 | 第39-45页 |
| 第一节 技术发明不同阶段保护方式的选择 | 第39-42页 |
| 一、技术发明流程图 | 第39-40页 |
| 二、技术发明完成前的保护 | 第40-41页 |
| 三、技术发明完成后保护方式的选择 | 第41-42页 |
| 第二节 对我国技术发明保护立法的思考 | 第42-45页 |
| 一、建立完整的禁令制度 | 第43-44页 |
| 二、举证责任倒置 | 第44页 |
| 三、损害赔偿额的确定原则 | 第44页 |
| 四、《专利法》关于适用权利用尽原则的修改 | 第44-45页 |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 注释 | 第46-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