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7页 |
·谐波及中性线电流的产生及危害 | 第7-8页 |
·谐波电流及中性线电流的产生 | 第7页 |
·谐波及三相不平衡的危害 | 第7-8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三相四线制APF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常用的几种并联型三相四线制APF拓扑结构 | 第9-10页 |
·电力系统谐波电流测量的主要方法 | 第10-11页 |
·模拟滤波器谐波检测法 | 第10页 |
·基于频域分析方法 | 第10页 |
·基于坐标变换的检测法 | 第10-11页 |
·电流跟踪控制方式 | 第11-12页 |
·滞环比较方式 | 第11-12页 |
·三角波比较方式 | 第12页 |
·三相四线制系统谐波治理概况 | 第12-15页 |
·主动治理 | 第12页 |
·被动治理 | 第12-13页 |
·被动滤波(或称无源滤波器) | 第13-14页 |
·并联型三次滤波器 | 第13页 |
·串联型三次滤波器 | 第13-14页 |
·主动滤波(或称有源滤波器) | 第14-15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主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第17-25页 |
·本文所采用的混合型三相四线制APF拓扑结构 | 第17-19页 |
·有源滤波器主电路中无源滤波部分的主要参数选取 | 第19-20页 |
·基波无功功率补偿容量 | 第19页 |
·混合型有源滤波器容量计算 | 第19-20页 |
·逆变器直流侧电容电压 | 第20页 |
·电感值的选取 | 第20页 |
·大容量滤波器主电路的设计 | 第20-22页 |
·开关器件串并联方式 | 第21页 |
·采用多台小容量APF并联方式 | 第21页 |
·本文所采用的多重化主电路方式 | 第21-22页 |
·二阶高通滤波器的设计 | 第22-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三相四线制系统下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研究 | 第25-39页 |
·几种坐标变换 | 第25-28页 |
·αβ坐标变换 | 第25-26页 |
·αβ0 变换 | 第26-27页 |
·dqO 变换 | 第27-28页 |
·适用于三相四线制系统的几种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 第28-31页 |
·p-q -p_o 与p-q -r 运算方式 | 第28-29页 |
·p-q -p_o 运算方式及其局限性 | 第28页 |
·p-q -r 运算方式 | 第28-29页 |
·i_p-i_q -i_o 与i_d-i_q -i_o 运算方式 | 第29-31页 |
·i_p-i_q -i_o 运算方式及其局限性 | 第29-30页 |
·i_d-i_q -i_o 运算方式及其局限性 | 第30-31页 |
·i_p 、i_q 、i_o 与i_d、i_q 、i_o 的关系 | 第31页 |
·本文所采用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 第31-36页 |
·i_p、i_q算法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利用低通滤波器LPF的方法 | 第33-34页 |
·基于滑动窗的平均值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 第34-36页 |
·对称三相四线制电路 | 第34-35页 |
·不对称三相四线制电路 | 第35-36页 |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特定次谐波电流的检测 | 第36-38页 |
·三相电流对称 | 第37-38页 |
·三相电流不对称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谐波电流的控制策略 | 第39-45页 |
·无源LC所承受基波电压的控制 | 第39-40页 |
·直流侧电容电压PI控制环节的实现 | 第40-43页 |
·常规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U_d 的稳定控制 | 第42页 |
·混合型直流侧电压的稳定控制 | 第42-43页 |
·电流跟踪控制方式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并联混合型三相四线制APF仿真研究 | 第45-57页 |
·仿真条件 | 第45页 |
·并联混合型三相四线制有源滤波系统仿真模型电路 | 第45-48页 |
·一次部分电路仿真模型 | 第46页 |
·谐波检测电路模型 | 第46-47页 |
·电流控制部分电路 | 第47-48页 |
·有源部分主电路 | 第48页 |
·三相对称非线性负载情况下的仿真 | 第48-51页 |
·传统谐波检测方法与改进方法中对直流分量提取的仿真分析 | 第48-49页 |
·利用改进谐波检测方法仿真分析 | 第49-50页 |
·负载发生突变时的仿真分析 | 第50-51页 |
·三相不对称非线性负载情况下的仿真 | 第51-54页 |
·传统谐波检测方法与改进方法中对直流分量提取的仿真分析 | 第51-52页 |
·利用改进谐波检测方法仿真分析 | 第52-53页 |
·负载发生突变时的仿真分析 | 第53-54页 |
·特定次谐波检测与补偿 | 第54-56页 |
·有源单独补偿5 次谐波电流 | 第54-55页 |
·有源补偿3、9、15 次零序性谐波电流 | 第55-56页 |
·有源单独补偿部分基波零序电流 | 第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多重化并联混合型三相四线制APF仿真研究 | 第57-61页 |
·多重化仿真模型电路 | 第57-58页 |
·一次部分电路仿真模型 | 第57-58页 |
·电流控制部分电路 | 第58页 |
·三相负载不对称时的仿真分析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