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6-8页 |
| ·直流输电系统的调制控制 | 第8-9页 |
| ·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协调控制 | 第9-10页 |
| ·软件简介 | 第10-11页 |
| ·NETOMAC简介 | 第10页 |
| ·MATLAB简介 | 第10-11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特性的Prony 辨识方法 | 第12-23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改进的Prony 算法 | 第13-17页 |
| ·Prony 算法的基本原理与分析 | 第13-14页 |
| ·基于样本矩阵奇异值分布的信号阶数估计 | 第14-15页 |
| ·总体最小二乘优化的Prony模型参数计算 | 第15-17页 |
| ·仿真算例 | 第17-22页 |
| ·仿真步骤 | 第17-18页 |
| ·数值仿真 | 第18-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电力系统主导振荡模型的子空间辨识方法 | 第23-31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Prony算法分析系统传递函数的不足 | 第23-26页 |
| ·子空间辨识法 | 第26-28页 |
| ·子空间辨识方法原理分析 | 第26-28页 |
| ·使用子空间方法辨识传递函数的步骤 | 第28页 |
| ·仿真实例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广域协调控制中反馈信号的选择 | 第31-41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主模比 | 第31-35页 |
| ·主模比的定义 | 第31-32页 |
| ·基于主模比的广域反馈测点优选 | 第32-34页 |
| ·南方电网中主模比的比较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页 |
| ·动态相对增益指标 | 第35-39页 |
| ·动态相对增益指标的计算原理 | 第35-37页 |
| ·南方电网中动态相对增益指标的计算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广域最优协调控制器的设计 | 第41-50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最优控制理论 | 第41-43页 |
| ·最优控制理论概述 | 第41页 |
| ·最优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 | 第41-42页 |
| ·线性最优控制理论 | 第42页 |
| ·部分状态量的最优分散协调控制 | 第42-43页 |
| ·部分输出反馈的最优协调设计方法 | 第43-46页 |
| ·LQ最优控制理论简介 | 第44页 |
| ·基于辨识的部分输出反馈LQ控制设计 | 第44-46页 |
| ·仿真实例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