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详细摘要 | 第1-16页 |
1 引言 | 第16-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中国面临的标准壁垒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18-19页 |
·标准壁垒研究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2 标准壁垒概述 | 第21-37页 |
·标准与标准壁垒 | 第21-24页 |
·标准 | 第21-22页 |
·国际贸易中的标准措施与标准壁垒 | 第22-24页 |
·标准壁垒的一般性特征 | 第24-25页 |
·广泛性 | 第24-25页 |
·隐蔽性 | 第25页 |
·歧视性 | 第25页 |
·标准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25-30页 |
·技术标准壁垒 | 第25-26页 |
·环保标准壁垒 | 第26-27页 |
·检验检疫标准壁垒 | 第27-28页 |
·包装与标签标准壁垒 | 第28页 |
·劳工和社会责任标准壁垒 | 第28-30页 |
·标准壁垒日益成为重要贸易保护方式的原因 | 第30-37页 |
·传统贸易保护手段弱化 | 第30-31页 |
·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和保护意识的增强 | 第31-32页 |
·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 第32-33页 |
·世贸组织一些协议中的例外规定 | 第33-34页 |
·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升温及不同国家环境标准的差异 | 第34-36页 |
·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 第36-37页 |
3 标准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37-43页 |
·标准措施的积极作用 | 第37-39页 |
·增加有关产品特征和质量信息的透明度 | 第37-38页 |
·降低交易成本 | 第38页 |
·增加对产品的需求 | 第38页 |
·促进规模经济 | 第38页 |
·促进分工安排 | 第38-39页 |
·实现社会公共目标 | 第39页 |
·标准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 | 第39-43页 |
·静态分析 | 第39-42页 |
·动态效应分析 | 第42-43页 |
4 标准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 第43-57页 |
·我国遇到的标准壁垒的特点 | 第43-45页 |
·涉及行业广、产品品种多 | 第43-44页 |
·从质量标准发展到覆盖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的全过程 | 第44页 |
·针对我国产品刻意采取或设置过高标准壁垒 | 第44-45页 |
·我国出口贸易遭遇标准壁垒的主要原因 | 第45-47页 |
·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与我国贸易高速增长的碰撞 | 第45-46页 |
·出口产业弱质性 | 第46页 |
·我国出口贸易集中地与标准壁垒发源地重合 | 第46-47页 |
·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制之外 | 第47页 |
·对标准壁垒重视不够 | 第47页 |
·标准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 第47-50页 |
·有利于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 第47-48页 |
·促进合格评定制度的发展和我国标准化 | 第48页 |
·促进我国有关商品标准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 第48-49页 |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 第49页 |
·有利于环保产业的发展 | 第49-50页 |
·有利于保证劳工权益 | 第50页 |
·标准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 第50-57页 |
·市场准入方面 | 第50-52页 |
·市场竞争力方面 | 第52-57页 |
5 我国应对标准壁垒的对策 | 第57-65页 |
·政府应对标准壁垒的对策 | 第57-60页 |
·建立标准壁垒的预警机制 | 第57-58页 |
·完善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 | 第58-59页 |
·大力推行国际认证,取得国际市场“通行证” | 第59页 |
·提升产业结构,突破标准壁垒 | 第59-60页 |
·强化规则意识并充分利用WTO的特殊条款 | 第60页 |
·行业协会应对标准壁垒的对策 | 第60-61页 |
·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 第60页 |
·为企业提供信息,建立行业协会预警机制 | 第60-61页 |
·认真研究并组织国内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和纠纷 | 第61页 |
·企业应对标准壁垒的对策 | 第61-65页 |
·在生产贸易中合理采用标准 | 第61-62页 |
·克服传统的价格竞争手段,全面进行素质提升 | 第62-63页 |
·熟悉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和目标市场国的有关规则和标准 | 第63-64页 |
·合理规避、据理力争,提高自身应对的能力 | 第64-65页 |
6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