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

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抗性监测及其风险评估

独创性声明第1页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第3-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2页
 1 水稻纹枯病的研究概况第12-15页
   ·分布、危害及症状第12页
   ·病原菌的特性第12-13页
     ·形态特征及其融合群第12-13页
     ·生理特性第13页
     ·寄主范围第13页
   ·致病机制第13页
   ·发病规律第13-14页
     ·气候条件第13-14页
     ·栽培技术第14页
     ·品种和生育期第14页
   ·防治第14-15页
     ·农业防治第14页
     ·药剂防治第14-15页
 2 井冈霉素及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作用第15-17页
   ·井冈霉素的成分第15页
   ·井冈霉素的理化性质第15-16页
   ·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作用机理第16页
   ·水稻纹枯病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研究第16-17页
 3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药性研究进展第17-21页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发生状况第17页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产生原因第17-18页
     ·与药剂有关的因素第17-18页
     ·与病原菌有关的因素第18页
     ·环境因素第18页
   ·抗药性研究方法第18-19页
   ·水稻纹枯病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研究方法第19页
   ·抗药性风险评估第19-21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影响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毒力作用的因素第22-2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供试材料第22页
   ·病菌的采集与分离第22页
   ·致病性测定第22-23页
   ·水稻纹枯病菌的鉴定第23页
   ·含药培养基的制备第23页
   ·培养条件对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第23-24页
     ·培养基种类的影响第23页
     ·不同温度的影响第23-24页
     ·不同pH值的影响第2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4-26页
   ·分离菌形态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第24页
   ·不同培养基对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第24-25页
   ·不同温度对生长抑制率的影响第25-26页
   ·不同pH值对生长抑制率的影响第26页
 3 讨论第26-27页
   ·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毒力测定方法第26页
   ·细胞核染色方法第26-27页
第三章 抗药菌株的诱导及其抗性稳定性第27-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29页
   ·供试药剂第27页
   ·供试菌株第27页
   ·培养基第27-28页
   ·含药培养基的制备第28页
   ·药剂驯化第28页
   ·紫外线诱变第28页
   ·抗药菌株稳定性第28-29页
     ·离体稳定性第28页
     ·活体稳定性第28-2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9-30页
   ·抗药菌株的诱导第29-30页
   ·抗药稳定性第30页
 3 讨论第30-32页
第四章 抗药菌株相对适合度和交互抗性第32-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5页
   ·供试材料第32页
   ·供试培养基第32页
   ·抗药菌株Jgm~r菌丝生长速率测定和菌核形成的观察第32-33页
   ·抗药菌株Jgm~r的菌丝生长量第33页
   ·低温、高温对抗药菌株Jgm~r生长的影响第33页
   ·抗药菌株Jgm~r致病力第33-34页
     ·离体叶片法测定抗药菌株Jgm~r致病力第33页
     ·活体植株上测定抗药菌株Jgm~r致病力第33-34页
   ·抗药菌株Jgm~r的菌核存活力第34页
     ·温度对Jgm~r的菌核萌发的影响第34页
     ·抗药菌株Jgm~r的菌核存活力和致病力第34页
   ·Jgm~r对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的交互抗性测定第34-3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5-37页
   ·菌丝生长速率、生长量和菌核形成的观察第35页
   ·低温、高温对抗药菌株菌落生长速率的影响第35-36页
   ·Jgm~r致病性测定第36页
   ·菌核存活力和致病力第36-37页
   ·交互抗性第37页
 3 结论与讨论第37-39页
第五章 福建省水稻纹枯病的抗性监测第39-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供试药剂第39页
   ·菌株采集与命名第39-40页
   ·含药培养基的制备第40页
   ·抗药性频率测定第40页
   ·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毒力测定第40页
   ·同一药剂浓度对来自不同地区菌株的菌丝线性增长抑制率第40-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井冈霉素对敏感菌株的MIC第41页
   ·福建省各地水稻纹枯病菌的抗药性频率及地区分布第41页
   ·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第41-42页
   ·对来自不同地区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率第42-43页
   ·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抗性风险综合评价第43-44页
   ·抗性治理第44-45页
 3 结论与讨论第45-47页
   ·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现状第45-46页
   ·有关菌丝融合群的鉴定第46页
   ·敏感性基线的确立第46-4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7-52页
附录1 改进式海登汉氏苏木精染色法的实验步骤第52-53页
附录2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黄鱼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下一篇:当代宗族秩序回潮与乡村治理体制现代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