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6页 |
·引言 | 第8页 |
·分子筛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 第8-11页 |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 | 第11-17页 |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 第11-12页 |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途径 | 第12-14页 |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机理 | 第14-17页 |
·液晶模板机理 | 第14-15页 |
·协同组装机理 | 第15-16页 |
·其他合成机理 | 第16-17页 |
·模板剂的种类和作用 | 第17-18页 |
·介孔材料的结构表征 | 第18-20页 |
·非硅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研究展望 | 第24-25页 |
·研究思路、内容及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层状介孔硫化锌 | 第26-39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试剂 | 第26-27页 |
·仪器 | 第27页 |
·样品制备 | 第27页 |
·样品表征 | 第27页 |
·反应物配比对层状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27-31页 |
·CTAB/H_2O 对层状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27-29页 |
·CTAB/Zn(Ac)_2对层状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29-30页 |
·(NH_2)_2CS/Zn(Ac)_2对层状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30-31页 |
·体系pH 值对硫化锌介孔材料制备的影响 | 第31-32页 |
·水热参数对硫化锌介孔材料制备的影响 | 第32-34页 |
·水热温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水热时间的影响 | 第33-34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SEM 分析 | 第35页 |
·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35-37页 |
·选用其他硫源合成层状介孔硫化锌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合成层状介孔硫化锌 | 第39-49页 |
·实验 | 第39-4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9页 |
·样品制备 | 第39-40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40页 |
·硫脲为硫源介孔硫化锌的合成 | 第40-44页 |
·SDS/H_2O 对层状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40-42页 |
·Zn(Ac)_2/SDS 对层状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42-43页 |
·NaOH/SDS 对样品制备的影响 | 第43-44页 |
·硫化钠作为硫源介孔硫化锌的合成 | 第44-48页 |
·SDS/Zn(Ac)_2对层状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44-45页 |
·OP/SDS 对层状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45-46页 |
·OP/ZnCl_2对材料制备的影响 | 第46-47页 |
·OP/Zn(Ac)_2对样品制备的影响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中性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制备硫化锌介孔材料 | 第49-74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9-50页 |
·样品制备 | 第50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50页 |
·反应物配比对硫化锌介孔材料制备的影响 | 第50-57页 |
·H_2O/DDA 对硫化锌介孔材料制备的影响 | 第50-52页 |
·H_2O/C_2H_5OH 对硫化锌介孔材料制备的影响 | 第52-53页 |
·DDA/Zn(Ac)_2对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53-54页 |
·TAA/Zn(Ac)_2对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54-55页 |
·H_2O/Zn(Ac)_2对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55-57页 |
·反应温度对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57-58页 |
·反应时间对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58-59页 |
·体系pH 值对介孔硫化锌制备的影响 | 第59-60页 |
·脱模研究 | 第60-69页 |
·煅烧脱模 | 第61-62页 |
·溶剂萃取脱模 | 第62-69页 |
·无水乙醇水萃取脱模 | 第62-65页 |
·超声作用下醇水混合溶剂萃取脱模 | 第65-69页 |
·TEM 分析 | 第69-70页 |
·UV-vis 吸收光谱分析 | 第70-72页 |
·机理研究 | 第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