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沿海偷渡多发地区的社会问题研究
| 引言 | 第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15页 |
| ·文献回顾 | 第7-12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7-11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理论视角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历史与现代背景 | 第15-24页 |
| ·历史背景 | 第15-18页 |
| ·元代之前福州的海外贸易和人员流动 | 第15-16页 |
| ·明清时期福州对外交往的曲折发展 | 第16-17页 |
| ·近代福州人的移民活动 | 第17-18页 |
| ·现代背景 | 第18-24页 |
| ·国际移民与非法移民浪潮 | 第18-19页 |
| ·国内背景 | 第19-24页 |
| ·出国热和非精英群体跨海迁移 | 第19-21页 |
| ·进城务工 VS 出国打工 | 第21-22页 |
| ·对台渔工输出中断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4-29页 |
| ·研究主题与研究意义 | 第24页 |
| ·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 ·调查方法 | 第26-29页 |
| 第四章 偷渡活动给区域社会带来的社会问题 | 第29-53页 |
| ·微观问题 | 第29-43页 |
| ·家庭结构的变迁 | 第29-33页 |
| ·家庭类型与家庭规模 | 第29-30页 |
| ·家庭的完整性 | 第30-32页 |
| ·家庭权力结构的变迁 | 第32-33页 |
| ·偷渡活动带来的家庭问题 | 第33-40页 |
| ·夫妻关系问题 | 第33-35页 |
| ·老人(偷渡者的父母)的生活 | 第35-36页 |
| ·子女(青少年)问题 | 第36-40页 |
| ·家庭收入与“闲人”群体 | 第40-43页 |
| ·家庭收入 | 第40-41页 |
| ·不就业问题与“闲人”群体的出现 | 第41-43页 |
| ·宏观问题 | 第43-53页 |
| ·群体价值观与追求的偏差 | 第43-46页 |
| ·地方教育的转型 | 第46-47页 |
| ·地方态度的矛盾性 | 第47-48页 |
| ·民间资金的无效利用 | 第48-51页 |
| ·基层政府组织的权威与职能的维持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第53-56页 |
| ·通过国际合作开拓正规海外劳务市场 | 第53-54页 |
| ·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 第54页 |
| ·政策引导民间资本的有效利用 | 第54-55页 |
| ·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与文明环境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录 | 第62-65页 |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