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8页 |
英文摘要 | 第18-19页 |
前言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分类地位和科学意义 | 第20-21页 |
一、分类地位和范畴 | 第20页 |
二、主要识别特征 | 第20页 |
三、科学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历史与分类系统 | 第21-25页 |
一、国外蜻蜓目研究简况 | 第21-22页 |
二、国内蜻蜓目研究简况 | 第22页 |
三、蜻蜓目的进化历史 | 第22-23页 |
四、蜻蜓目的分类系统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体躯结构与分类特征 | 第25-29页 |
一、头部 | 第25页 |
二、胸部 | 第25-27页 |
三、腹部 | 第27-29页 |
第四章 生物学与生态学 | 第29-30页 |
一、生活史 | 第29页 |
二、食性 | 第29-30页 |
三、逃避敌害 | 第30页 |
四、迁飞性及区域性 | 第30页 |
五、生境 | 第30页 |
第五章 地理分布 | 第30-36页 |
一、贵州蜻蜓目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及所占比重 | 第35页 |
二、贵州蜻蜓目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区属类型比重和特点 | 第35-36页 |
第六章 贵州蜻蜓目昆虫种类研究 | 第36-94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36页 |
二、贵州蜻蜓种类记述 | 第36-93页 |
(一) 蜓科Aeschnidae | 第38-43页 |
1、伟蜓属Anax | 第39-40页 |
2、蜓属Aeschna | 第40-41页 |
3、头蜓属Cephalaeschna | 第41-42页 |
4、长尾蜓属Gynacantha | 第42-43页 |
5、黑额蜓属Planaeschna | 第43页 |
(二) 大蜓科Cordulegasteridae | 第43-44页 |
6、圆臀大蜓属Anotogaster | 第44页 |
7、宽套大蜓属Chlorogomphus | 第44页 |
(三)蜻科Libellulidae | 第44-58页 |
8、红蜻属Crocothemis | 第45-46页 |
9、玉带蜻Pseudothemis | 第46页 |
10、多纹蜻属Deielia | 第46页 |
11、疏脉蜻属Brachydiplax | 第46-47页 |
12、宽腹蜻属Lyriothemis | 第47页 |
13、腺纹蜻属Cratilla | 第47页 |
14、曲缘蜻属Palpopleura | 第47-48页 |
15、黄蜻属Pantala | 第48页 |
16、黑丽蜻属Rhyothemi | 第48页 |
17、斜痣蜻属Trame | 第48-49页 |
18、锥腹蜻属Acisoma | 第49页 |
19、蜻属Libellula | 第49-50页 |
20、灰蜻属Orthetrum | 第50-52页 |
21、赤蜻属Sympetrum | 第52-56页 |
22、褐蜻属Trithemis | 第56页 |
23、蓝小蜻属Diplacodes | 第56-58页 |
(四) 大蜻科Macromidae | 第58页 |
24、弓蜻属Macromia | 第58页 |
25、丽大蜻属Epophthalmia | 第58页 |
(五) 伪蜻科Corduliidae | 第58-59页 |
26、金光伪蜻Somatochlora | 第58-59页 |
(六) 箭蜓科Gomphidae | 第59-68页 |
27、异箭蜓属Anisogomphus | 第60-61页 |
28、亚箭蜓属Asiagomphus | 第61页 |
29、扩腹春蜓属Stylurus | 第61页 |
30、缅箭蜓属Burmagomphus | 第61-62页 |
31、戴箭蜓属Davidius | 第62-63页 |
32、印叶箭蜓属Indinogomphus | 第63-64页 |
33、钩尾箭蜓属Onychogomphus | 第64页 |
34、小叶箭蜓属Gomphidia | 第64-65页 |
35、新叶箭蜓属Sinictinogomphus | 第65-66页 |
36、曦箭蜓属Heliogomphus | 第66页 |
37、弯尾春蜓属Melligomphus | 第66-67页 |
38、环尾春蜓属Lamelligomphus | 第67页 |
39、北箭蜓属Ophiogomphus | 第67-68页 |
(七) 山蟌科Megapodagriidae | 第68-69页 |
40、山蟌属Mesopodagrion | 第68页 |
41、黑山蟌属Philosina | 第68-69页 |
(八) 综蟌科Synlestidae | 第69-71页 |
42、绿山蟌属Sinolestes | 第69页 |
43、绿综蟌属Megalestes | 第69-71页 |
(九) 色蟌科Agriidae | 第71-75页 |
44、色蟌属Agrion | 第71-72页 |
45、单脉色蟌属Matrona | 第72页 |
46、绿色蟌属Mnais | 第72-73页 |
47、赤基色蟌属Echo | 第73页 |
48、小色蟌属Caliphaea | 第73-74页 |
49、细色蟌属Vestalis | 第74页 |
50、艳色蟌属Neurobasis | 第74-75页 |
(十) 隼蟌科Libellaginidae | 第75-77页 |
51、斑鼻蟌属Heliocypha | 第75页 |
52、斑隼蟌属Aristocypha | 第75-76页 |
53、印度隼蟌属Indocypha | 第76页 |
54、鼻蟌属Rhinocypha | 第76-77页 |
(十一) 蟌科Coenagrionidae | 第77-84页 |
55、黄蟌属Ceriagrion | 第77-79页 |
56、异痣蟌属Ischnura | 第79-80页 |
57、尾蟌属Paracercion | 第80-81页 |
58、小蟌属Agriocnemis | 第81-82页 |
59、狭翅蟌属Aciagrion | 第82页 |
60、蟌属Coenagrion | 第82-83页 |
61、斑蟌属Pseudagrion | 第83-84页 |
(十二) 扇蟌科Platystictidae | 第84-89页 |
62、丽扇蟌属Calicnemis | 第84-86页 |
63、印度扇蟌属Indocnemis | 第86页 |
64、长腹扇蟌属Coeliccia | 第86-87页 |
65、狭扇蟌属Copera | 第87-88页 |
66、扇蟌属Platycnemis | 第88-89页 |
(十三) 扁蟌科Platystictidae | 第89页 |
67、斑扁蟌属Drepanosticta | 第89页 |
(十四) 丝蟌科Lestidae | 第89-90页 |
68、丝蟌属Lestes | 第89-90页 |
(十五) 丽蟌科Amphipterygidae | 第90页 |
69、恒河蟌属Philoganga | 第90页 |
(十六) 溪蟌科Epallagidae | 第90-93页 |
70、暗溪蟌属Euphaea | 第90-92页 |
71、尾溪蟌属Bayadera | 第92页 |
72、斑溪蟌属Anisopleura | 第92-93页 |
三、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一:在校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99-100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100页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