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纳米杂化端马来酰亚胺固化物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背景介绍 | 第12-14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基本理论介绍 | 第15-30页 |
| ·聚酰亚胺简介 | 第15-18页 |
| ·聚酰亚胺(PI)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15-16页 |
| ·聚酰亚胺的种类 | 第16-17页 |
| ·聚酰亚胺的应用 | 第17-18页 |
| ·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 | 第18页 |
| ·双马来酰亚胺简介 | 第18-23页 |
| ·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 | 第18-19页 |
| ·BMI 树脂的性质 | 第19-23页 |
| ·纳米材料简介 | 第23-25页 |
| ·纳米材料概述 | 第23页 |
| ·纳米粒子的特性 | 第23-25页 |
|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 第25-29页 |
| ·复合材料分类 | 第25-26页 |
| ·高分子/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6-27页 |
|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 第27页 |
|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析与表征方法 | 第27-28页 |
|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前景 | 第28-29页 |
| ·双马来酰亚胺/无机杂化材料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实验部分 | 第30-53页 |
|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 ·主要原料 | 第30页 |
| ·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 ·原料的处理 | 第31页 |
| ·DMAc 溶剂脱水处理 | 第31页 |
| ·其它原料预处理 | 第31页 |
| ·实验原理 | 第31-36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31-33页 |
| ·聚酰亚胺的合成—二步合成法 | 第33-36页 |
| ·实验步骤 | 第36-39页 |
| ·可溶性端马来酰亚胺基聚酰亚胺齐聚物的制备 | 第36-38页 |
|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改性 | 第38-39页 |
| ·纳米杂化薄膜的制备 | 第39页 |
| ·未掺杂样品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39-45页 |
| ·薄膜拉伸强度分析 | 第39-41页 |
| ·薄膜红外光谱分析 | 第41-43页 |
| ·热失重分析 | 第43-45页 |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5页 |
| ·掺杂后样品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45-49页 |
| ·热失重分析 | 第45-46页 |
| ·介电分析 | 第46-47页 |
| ·纳米掺杂提高聚酰亚胺薄膜介电性能机理 | 第47-49页 |
| ·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 | 第49-52页 |
| ·加料次序的影响 | 第49页 |
| ·原料配比的影响 | 第49页 |
| ·反应介质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水和酸的作用 | 第50-51页 |
| ·亚胺化过程的影响 | 第51页 |
| ·相容性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