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17页 |
第一章 授益行政行为的理论透视 | 第17-66页 |
第一节 授益行政行为的概念辨析 | 第17-29页 |
一、授益行政行为的合理界定 | 第17-23页 |
二、界定授益行政行为的法律意义 | 第23-29页 |
第二节 授益行政行为受推崇的背景分析 | 第29-66页 |
一、行政主体对市场经济内在需求的满足 | 第30-36页 |
二、对个体权利与国家权力相对平衡的追求 | 第36-43页 |
三、以权力回归民众为导向的公共行政改革的推动 | 第43-48页 |
四、现代公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第48-55页 |
五、行政服务理念的渗透 | 第55-61页 |
六、非强制行政行为大量运用而产生的客观推动 | 第61-66页 |
第二章 典型授益行政行为分析 | 第66-108页 |
第一节 行政许可 | 第66-83页 |
一、对行政许可属于授益行政行为范畴的“质疑” | 第66-74页 |
二、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理论证成 | 第74-80页 |
三、行政许可制度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 第80-83页 |
第二节 行政给付 | 第83-99页 |
一、行政给付的基本原理 | 第83-85页 |
二、行政给付的社会政治、经济价值分析 | 第85-96页 |
三、我国行政给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96-99页 |
第三节 行政奖励 | 第99-108页 |
一、行政奖励的界定 | 第99-102页 |
二、行政奖励的授益价值 | 第102-104页 |
三、现行行政奖励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104-108页 |
第三章 授益行政行为的法治化预期 | 第108-197页 |
第一节 法治背景下的授益行政行为 | 第108-129页 |
一、法治与行政法治——实现授益行政行为法治化的理论背景 | 第108-114页 |
二、现阶段我国授益行政行为制度存在的总体缺陷 | 第114-121页 |
三、授益行政行为法治化的学理考量 | 第121-129页 |
第二节 授益行政行为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129-151页 |
一、授益行政行为中的信赖保护原则 | 第130-144页 |
二、授益行政行为中的比例原则 | 第144-151页 |
第三节 授益行政行为主体法治化 | 第151-163页 |
一、授益行政的主体多元化使授益行政行为法治化面临新挑战 | 第151-156页 |
二、授益行政行为主体多元化的法律规制 | 第156-163页 |
第四节 授益行政行为程序法治化 | 第163-180页 |
一、程序在授益行政行为中的积极意义 | 第163-167页 |
二、公开程序实现授益行政行为的公平 | 第167-174页 |
三、听证程序保证授益行政行为的公正 | 第174-180页 |
第五节 授益行政行为救济方式法治化 | 第180-197页 |
一、与授益行政行为有关的救济方式概述 | 第180-182页 |
二、与授益行政行为有关的信访申诉制度 | 第182-184页 |
三、与授益行政行为有关的行政复议制度 | 第184-185页 |
四、与授益行政行为有关的行政诉讼制度 | 第185-192页 |
五、与授益行政行为有关的行政补偿和国家赔偿制度 | 第192-197页 |
结语 | 第197-19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9-21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214-215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215-221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221-228页 |
后 记 | 第228-2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