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胶体金光谱性质研究及其在免疫检测方面的应用

提要第1-7页
目录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6页
 第一节 胶体的性质第14-20页
  一、溶胶的基本概念第14-15页
   (一) 离子分散体系第14-15页
   (二) 胶体分散体系第15页
   (三) 粗分散体系第15页
  二、胶体的性质第15-20页
   (一) 胶体的稳定性以及聚沉现象(动力性质)第15-16页
   (二) 胶体的Tyndall效应以及散射现象(光学特性)第16-18页
   (三) 胶体的双电层和电泳现象(电学特性)第18-20页
 第二节 胶体金第20-39页
  一、胶体金的结构第20-24页
   (一) 结构第20-21页
   (二) 形状第21-23页
   (三) 颜色第23-24页
  二、胶体金的制备第24-28页
   (一) 柠檬酸三钠还原第24-25页
   (二) Brust-Schiffrin方法(两相合成以及巯基稳定法)第25-27页
   (三) 种子生长法第27-28页
  三、胶体金的稳定性及贮存第28页
  四、金纳米粒子的物理性质第28-32页
   (一) 表面等离子带(SPB)第28-31页
    1、Mie理论描述SPB第28-29页
    2、影响SPB的因素第29-30页
    3、其他研究第30-31页
   (二) 荧光第31-32页
  五、金纳米粒子的化学、超分子性质以及识别性质第32-33页
   (一) 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化学反应第32-33页
   (二) 分子识别第33页
  六、胶体金的应用第33-39页
   (一) 在生物传感中应用第33-38页
    1、DNA传感第34-35页
    2、免疫传感第35-38页
   (二) 金纳米粒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38-39页
    1、催化功能第38页
    2、非线性光学第38-39页
 第三节 胶体金研究的最近进展第39-43页
  一、多种形状贵金属纳米粒子以及核壳粒子的制备第39-41页
  二、胶体金表面修饰功能化及组装第41页
  三、应用第41-43页
 第四节 本论文设想和研究内容第43-46页
第二章 胶体金的消光性质第46-65页
 第一节 Mie理论第46-50页
  一、粒子的消光作用描述的几个概念第46-47页
  二、光的散射第47-48页
  三、Mie理论第48-50页
 第二节 胶体金的消光计算第50-57页
  一、MiePlot v3.3计算程序第50-51页
  二、计算结果与讨论第51-57页
   (一) 消光峰(表面等离子体峰)位置与粒子尺寸的关系第51-55页
   (二) 表面等离子体峰对应的消光效率与粒子尺寸之间的关系第55-57页
 第三节 胶体金消光计算的应用第57-64页
  一、粒子浓度的计算第57-60页
   (一) 计算方法第58-59页
   (二) 消光效率的计算第59-60页
   (三) 举例说明第60页
  二、粒子的尺寸与SERS的相关性第60-64页
   (一) 基于Mie理论计算吸收效率与金球半径r的关系第61-62页
   (二) 基于电磁场计算增强因子G与金球半径r的关系第62-64页
 小结第64-65页
第三章 胶体金标记应用于SPR免疫检测第65-78页
 第一节 免疫金的制备第68-70页
  一、样品及溶液第68页
  二、免疫金的制备第68-69页
  三、紫外光谱表征第69-70页
 第二节 SPR光谱仪第70-74页
  一、光源第70-71页
  二、棱镜部分第71页
  三、测角仪第71-73页
  四、数据采集卡第73-74页
 第三节 SPR免疫检测第74-77页
  一、SPR检测第74-75页
  二、结果与讨论第75-77页
 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探针标记免疫金应用于SERS免疫检测第78-108页
 第一节 MBA标记免疫金的制备第80-86页
  一、试剂、样品及溶液配制第80-81页
  二、MBA标记免疫金溶胶的制备第81-83页
   (一) 金溶胶的制备第81-82页
   (二) MBA标记金溶胶的制备第82页
   (三) MBA标记免疫复合金溶胶的制备第82页
   (四) 封闭第82-83页
  三、结果与讨论第83-86页
   (一) MBA的比例第83-84页
   (二) MBA标记的免疫金溶胶的表征第84-86页
 第二节 抗体在基片上的固定第86-95页
  一、几种抗体的固定方法第86-89页
  二、抗体固定的具体操作第89-91页
   (一) 基片表面清洁处理第90页
   (二) 基片表面硅烷化处理第90页
   (三) 基片表面醛基化处理第90-91页
   (四) 抗体在活化后的硅片(石英)表面的组装第91页
   (五) 表面未占基团的封闭第91页
  三、结果表征与讨论第91-95页
   (一) AFM表征第91-93页
   (二) XPS表征第93-95页
 第三节 MBA标记免疫金用于SERS免疫检测第95-107页
  一、IgG-anti-IgG体系第95-99页
   (一) 免疫应答及银染色增强第96页
   (二) 结果与讨论第96-99页
    1、XPS谱第96-97页
    2、UV-vis消光光谱第97-98页
    3、SERS检测第98-99页
    4、干扰实验第99页
  二、PAb-Anitgen-MAb体系第99-107页
   (一) 三明治结构的构筑以及银染色第99-101页
   (二) 结果与讨论第101-107页
    1、AFM图第101-103页
    2、SERS检测第103-106页
    3、灵敏度第106-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第五章 探针标记免疫金/银核壳纳米粒子第108-115页
 第一节 MBA标记Au/Ag免疫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第108-110页
  一、Au/Ag纳米核壳的制备第108-109页
  二、MBA标记Au/Ag免疫核壳的制备第109-110页
 第二节 MBA标记Au/Ag免疫核壳在免疫检测方面的应用第110-114页
  一、免疫检测第110页
  二、结果与讨论第110-114页
   (一) AFM表征第110-112页
   (二) XPS表征第112-113页
   (三) TSERS表征第113-114页
 小结第114-115页
第六章 金/银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SERS应用第115-128页
 第一节 金/银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第115-120页
  一、Au/Ag纳米核壳的制备第116页
  二、结果与讨论第116-120页
   (一) 银壳的生长第116-118页
   (二) 金/银比例第118-119页
   (三) TEM结果第119-120页
 第二节 双金属夹层结构在表面增强拉曼中的应用第120-127页
  一、Au/MBA/Ag粒子的制备第120-121页
   (一) Au/MBA/Ag粒子的制备第120页
   (二) SERS跟踪反应过程第120-121页
  二、结果与讨论第121-127页
   (一) SERS检测第121-123页
   (二) 增强机理探讨第123-127页
 小结第127-128页
附录一 免疫分析方法第128-136页
 一、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第128-131页
  (一) 抗原第128-129页
  (二) 抗体第129页
  (三) 抗原抗体结合第129-131页
 二、免疫分析方法第131-136页
  (一) 直接检测方法第131-132页
  (二) 间接检测方法(标记技术)第132-136页
附录二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光谱第136-141页
 一、SPR的原理第136-138页
  (一) 等离子体第136页
  (二) 表面等离子体子第136-137页
  (三) 表面等离子共振第137-138页
 二、SPR的分类第138-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7页
摘要第157-160页
ABSTRACT第160-165页
作者简历第165-166页
发表论文第166-170页
致谢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风早期穴位透刺预防瘫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银杏叶制剂对青光眼术后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