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国内外整车匹配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整车性能的评价及匹配 | 第14-28页 |
| ·几种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特性 | 第14-16页 |
|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 ·汽车的功率平衡 | 第18-20页 |
| ·动力因数 | 第20-21页 |
| ·汽车的驱动-附着条件 | 第21-22页 |
| ·发动机万有特性及其分析 | 第22-23页 |
| ·汽车万有特性及其分析 | 第23-24页 |
| ·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 | 第24-26页 |
|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整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第28-52页 |
| ·GT-DRIVE 软件的介绍 | 第28-30页 |
| ·CC6510SC1 型柴油RUV越野车车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30-43页 |
| ·原车主要技术参数 | 第30-32页 |
| ·原车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 ·动力学计算模式的整车模型 | 第32-33页 |
| ·运动学计算模式的整车模型 | 第33-34页 |
| ·发动机模块的建立 | 第34-36页 |
| ·车身和底盘模块的建立 | 第36页 |
| ·离合器模块 | 第36-37页 |
| ·驾驶员模块的建立 | 第37页 |
| ·轮胎模块的建立 | 第37-38页 |
| ·道路模块和外界环境模块的建立 | 第38页 |
| ·汽车行驶工况模型的建立及排放法规 | 第38-41页 |
| ·换挡规律的定义 | 第41-43页 |
| ·原车性能模拟计算 | 第43-49页 |
| ·原车仿真计算结果 | 第43-44页 |
| ·在NEDC 工况下发动机的稳态与瞬态工作点 | 第44-47页 |
| ·发动机最佳经济性工作区的确定 | 第47-48页 |
| ·原车的汽车万有特性及分析 | 第48-49页 |
| ·原车存在的问题 | 第49-50页 |
| ·整车优化匹配后的性能目标 | 第50页 |
| ·改进方案 | 第50-51页 |
| ·本章小节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整车性能的优化匹配 | 第52-86页 |
| ·发动机的改进 | 第52-68页 |
| ·高压共轨系统的介绍 | 第52-54页 |
| ·发动机改进方案 | 第54页 |
| ·试验的主要试验设备及试验目的 | 第54-55页 |
| ·发动机改进前后性能的对比 | 第55-68页 |
| ·底盘参数不变,发动机改进前后的外特性对比 | 第55-56页 |
| ·底盘参数不变,发动机改进前后的负荷特性图的对比 | 第56-60页 |
| ·底盘参数不变,发动机改进前后汽车万有特性图的对比 | 第60-68页 |
| ·底盘参数的优化 | 第68-73页 |
| ·主减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 第68-69页 |
| ·变速器各挡传动比的选择 | 第69-71页 |
|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 第69-70页 |
|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 第70页 |
| ·变速器中间各挡的传动比选择 | 第70-71页 |
| ·整体传动系参数的DOE 分析 | 第71-73页 |
| ·优化匹配前后的整车性能对比分析及评价 | 第73-84页 |
| ·优化前后动力性能的计算结果对比 | 第73-76页 |
| ·采用高压共轨发动机以后,匹配Trans2 与Trans1 的动力性对 | 第74-75页 |
| ·最终优化结果和原车的动力性对比 | 第75-76页 |
| ·优化前后经济性能的计算结果对比 | 第76-79页 |
| ·采用高压共轨发动机以后,匹配Trans2 与Trans1 的经济性对 | 第77-79页 |
| ·最终优化结果和原车的经济性对比 | 第79页 |
| ·优化前后排放性能的计算结果的对比 | 第79-84页 |
| ·采用高压共轨发动机以后,匹配Trans2 与Trans1 的排放对 | 第80-83页 |
| ·最终优化结果和原车的排放对比 | 第83-84页 |
| ·本章总结 | 第84-86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 ·全文总结 | 第86-87页 |
| ·展望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图表索引 | 第91-93页 |
| 摘要 | 第93-95页 |
| Abstract | 第95-97页 |
| 致谢 | 第97-99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