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比较与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2章 风险投资与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 第17-31页 |
| ·风险投资的内涵 | 第17-26页 |
| ·风险投资的定义 | 第17-18页 |
| ·风险投资的特点 | 第18-20页 |
| ·风险投资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 | 第20-26页 |
| ·风险投资退出的内涵 | 第26-31页 |
| ·风险投资退出的系统界定 | 第26-27页 |
| ·风险投资退出的意义 | 第27-28页 |
|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主要类型 | 第28-31页 |
| 第3章 影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 第31-41页 |
| ·影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选择的因素分类 | 第31页 |
| ·影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选择的内部因素 | 第31-35页 |
| ·风险投资公司的因素 | 第31-34页 |
| ·风险企业的因素 | 第34-35页 |
| ·影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选择的外部因素 | 第35-39页 |
| ·风险投资的行业特点 | 第35-36页 |
| ·市场环境因素 | 第36-37页 |
| ·相关法律规定 | 第37-39页 |
|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存在的主要障碍 | 第39-41页 |
| ·深沪主板市场法人股不流通 | 第39页 |
| ·创业板市场迟迟不开 | 第39-40页 |
| ·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 | 第40-41页 |
| 第4章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效用的比较分析 | 第41-50页 |
|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效用评价模型 | 第41-43页 |
|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效用比较的前提假设 | 第41页 |
|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效用的比较标准 | 第41-42页 |
|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效用评价模型的推导 | 第42-43页 |
|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退出效益的比较分析 | 第43-47页 |
|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退出收益比较 | 第43-45页 |
|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退出成本比较 | 第45-46页 |
|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退出价格比较 | 第46-47页 |
|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退出效率比较分析 | 第47-50页 |
|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退出时效性比较 | 第47-48页 |
|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退出市场容量比较 | 第48-50页 |
| 第5章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现实选择及创新发展 | 第50-58页 |
|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现实选择 | 第50-52页 |
| ·通过首次公开招股实现投资退出的途径 | 第50-51页 |
| ·将所持股份转让给上市公司等战略投资者 | 第51-52页 |
| ·我国投资退出方式的创新 | 第52-53页 |
| ·买壳上市 | 第52-53页 |
| ·股转债退出 | 第53页 |
| ·内部组合退出 | 第53页 |
|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发展——创业板市场的推出 | 第53-58页 |
| ·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 第53-55页 |
|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创建模式选择 | 第55-56页 |
|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战略 | 第56-57页 |
| ·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的第一步——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