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6页 |
| ·可视化与空间信息可视化 | 第10-12页 |
| ·可视化概念 | 第10页 |
| ·空间信息可视化 | 第10-12页 |
| ·地理信息与3S技术 | 第12-17页 |
| ·地理信息系统 | 第12页 |
| ·3S技术 | 第12-17页 |
| ·遥感(Rmote Sensing) | 第13-14页 |
|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第14-15页 |
|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第15-16页 |
| ·“3S”集成 | 第16-17页 |
| ·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发展 | 第17-21页 |
| ·二维空间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三维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6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3页 |
| ·地理位置与基本情况 | 第21页 |
| ·地质与地貌 | 第21-22页 |
| ·气候条件 | 第22页 |
| ·水文条件 | 第22页 |
| ·土壤条件 | 第22-23页 |
| ·植被状况 | 第23页 |
| ·经济状况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及研究主要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 ·内容 | 第23-24页 |
| ·目的与意义 | 第24页 |
| ·研究主要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2 空间信息获取 | 第26-35页 |
| ·数据、信息源及软件配置 | 第26页 |
| ·数据及信息源 | 第26页 |
| ·软件配置 | 第26页 |
| ·遥感影像处理 | 第26-33页 |
| ·QuickBird(快鸟)数据简介 | 第26-27页 |
|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7-33页 |
| ·QuickBird影像融合 | 第27-28页 |
| ·图像增强及图像颜色处理 | 第28-29页 |
| ·图像几何精校正 | 第29-33页 |
| ·图像正射校正 | 第33页 |
| ·土地利用类型信息的获取 | 第33-35页 |
| ·图像裁剪 | 第33页 |
| ·目视判读标志的建立 | 第33页 |
| ·图像区划与判读 | 第33-35页 |
| 3 建立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库 | 第35-41页 |
| ·数据模型的选择 | 第35-37页 |
| ·建库要求 | 第37页 |
|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37-39页 |
| ·数据准备与标准化 | 第38页 |
| ·数据输入及编辑修改 | 第38-39页 |
| ·建立拓扑关系与属性库的联接 | 第39页 |
| ·投影、坐标转换与图形拼接 | 第39页 |
| ·Geodatabase—地理数据仓库的建立 | 第39-41页 |
| 4 GIS中库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挖掘模型的建立 | 第41-48页 |
| ·Model Builder与空间数据挖掘介绍 | 第42页 |
| ·库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挖掘模型 | 第42-48页 |
| ·空间数据挖掘的方法 | 第42-43页 |
| ·ArcGIS中数据挖掘模型的实现——规则可视化表达 | 第43-48页 |
| ·空间数据挖掘空间关联过程 | 第44页 |
| ·ArcGIS—model建模 | 第44-45页 |
| ·结果数据的可视化 | 第45-46页 |
| ·模型结果分析及展望 | 第46-48页 |
| 5 二维空间信息的可视化表达 | 第48-54页 |
| ·土地利用类型图制作 | 第48-52页 |
| ·土地利用类型符号库的制作 | 第48-51页 |
| ·点状符号的制作 | 第49-50页 |
| ·线状符号的制作 | 第50页 |
| ·面状符号的制作 | 第50-51页 |
| ·符号的编码 | 第51页 |
| ·ArcGIS中土地利用分布图的生成 | 第51-52页 |
| ·二维空间信息的表达示例 | 第52-54页 |
|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 第52页 |
| ·区划数据与影像图叠加 | 第52-53页 |
| ·园地模型图与遥感图的叠加 | 第53-54页 |
| 6 三维空间信息的可视化表达 | 第54-75页 |
| ·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 | 第54-70页 |
| ·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起源和发展 | 第55-56页 |
| ·地形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构造 | 第56-67页 |
| ·三维数字地形的表示 | 第56-57页 |
| ·三维数字地形构模方式选择 | 第57-58页 |
| ·基于等高线的构TIN算法选择 | 第58-60页 |
| ·ArcGIS中TIN的构造 | 第60-61页 |
| ·三维数字地形构造流程 | 第61-67页 |
| ·地形三维可视化显示 | 第67-70页 |
| ·纹理映射 | 第67-69页 |
| ·土地区划数据与遥感图像的叠加 | 第69-70页 |
| ·三维动画制作 | 第70-73页 |
| ·制作动画方法 | 第70-73页 |
| ·编辑和管理动画属性 | 第73页 |
| ·动画输出 | 第73页 |
| ·基于地形三维可视化的地形分析应用 | 第73-75页 |
| ·坡度分析 | 第73-74页 |
| ·表面积计算 | 第74页 |
| ·淹没分析 | 第74-75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主要工作总结 | 第75页 |
| ·主要优点与创新 | 第75-76页 |
| ·不足 | 第76页 |
| ·未来工作与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