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暴雨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研究
| 摘要(中文) | 第1-7页 |
| 摘要(英文) | 第7-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有关暴雨的研究进展 | 第8-9页 |
| ·贵州暴雨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贵州暴雨的气候特征 | 第10页 |
| ·贵州暴雨影响系统研究 | 第10-11页 |
| ·贵州暴雨的环流分型 | 第11页 |
| ·数值模式及其在暴雨研究中的运用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模式简介、资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 ·MM5模式结构和主要物理过程简介 | 第13-15页 |
| ·模式方案与资料介绍 | 第15-16页 |
| 第三章 天气形势与模拟结果分析 | 第16-21页 |
| ·降雨概况 | 第16页 |
| ·环流形势分析 | 第16-17页 |
| ·模拟结果与实况对比分析 | 第17-20页 |
| ·降水对比 | 第17-18页 |
| ·高度场、温度场的对比 | 第18-19页 |
| ·风场对比 | 第19页 |
| ·高低空急流对比 | 第19-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四章 物理量诊断分析 | 第21-32页 |
| ·能量场分析 | 第21-23页 |
| ·θ_(se)场分析 | 第21-22页 |
| ·不稳定能量分析 | 第22页 |
| ·位势稳定度分析 | 第22-23页 |
| ·垂直速度分析 | 第23-24页 |
| ·螺旋度分析 | 第24-25页 |
| ·位涡分析 | 第25-30页 |
| ·位涡的概念与位涡的守衡性 | 第25-27页 |
| ·干位涡分析 | 第27-29页 |
| ·500hpa干位涡分析 | 第27-28页 |
| ·700hpa干位涡分析 | 第28页 |
| ·对流层高层干位涡和低层干位涡相互作用 | 第28-29页 |
| ·湿位涡分析 | 第29-30页 |
| ·500hPa正压位涡(MPV1)分析 | 第29页 |
| ·对流层高低层正压位涡(MPV1)的相互作用 | 第29-30页 |
| ·500hPa斜压位涡(MPV2)分析 | 第30页 |
| ·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五章 地形对贵州暴雨过程影响的对比试验分析 | 第32-34页 |
| ·半地形模拟试验(地形模拟试验B1) | 第32页 |
| ·削平地形模拟试验(地形模拟试验B2)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讨论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论文附图 | 第39-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