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3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近代科学时期科学合作的兴起 | 第11-12页 |
| ·20世纪科学合作的迅猛增长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有关科学合作研究状况的概述 | 第13-22页 |
| ·影响科学合作的因素 | 第13-15页 |
| ·科学合作的功效与影响 | 第15-16页 |
| ·科学合作的科学计量学测度 | 第16-19页 |
| ·网络理论对科学合作研究的促进 | 第19-22页 |
| ·选题缘由及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 ·数据来源与数据库的建立 | 第24-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8-3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9-31页 |
| 2 科学合作活动的理论基础 | 第31-47页 |
| ·科学合作概述 | 第31-32页 |
| ·合作的本质 | 第31页 |
| ·科学合作的涵义 | 第31-32页 |
| ·科研生产力与科研生产关系理论 | 第32-35页 |
|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学说 | 第32-33页 |
| ·关于科研生产力和科研生产关系的界说 | 第33-35页 |
| ·科学合作活动的研究范式 | 第35-41页 |
| ·科学合作活动的双重属性 | 第35-36页 |
| ·科学合作活动的双重功能 | 第36-40页 |
| ·科学合作在科研生产关系和科研生产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40-41页 |
| ·科学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41-47页 |
| ·科学合作活动的基本动力 | 第41-42页 |
| ·推动科学合作的科研生产力主要因素 | 第42-44页 |
| ·促进科学合作的科研生产关系主要因素 | 第44-47页 |
| 3 科学合作方式及其动力因素的计量研究 | 第47-83页 |
| ·词频分析法用于科学合作动力因素的展现 | 第47-66页 |
| ·影响科学合作因素的总体状况 | 第47-56页 |
| ·科学合作动力因素随时间的演变 | 第56-60页 |
| ·对影响科学合作的主要因素共现分析 | 第60-66页 |
| ·科学合作的结构形式及影响因素 | 第66-73页 |
| ·雇主与雇佣者合作动力因素分析 | 第69页 |
| ·师生合作的动因研究 | 第69-71页 |
| ·相近领域研究者之间合作分析 | 第71页 |
| ·不同领域研究者之间合作分析 | 第71-72页 |
| ·性别合作的动因研究 | 第72-73页 |
| ·科研机构的科学合作方式及特征 | 第73-83页 |
| ·机构间科学合作活动的计量研究 | 第73-76页 |
| ·机构内的科学合作活动分析 | 第76-83页 |
| 4 科学合作方式及其科研生产力功能的计量研究 | 第83-112页 |
| ·科学合作方式影响科研绩效的研究 | 第83-89页 |
| ·科学合作方式影响科研绩效的计量分析 | 第83-84页 |
| ·科学合作对科研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 第84-87页 |
| ·科学合作对科研成果重要性的影响 | 第87-89页 |
| ·科学跨地域合作及影响区域科学发展的研究 | 第89-99页 |
| ·科学跨国合作总体状况分析 | 第89-91页 |
| ·各国对科学合作的重视 | 第91页 |
| ·美、德、日、中、印五国国际科学合作状况比较 | 第91-97页 |
| ·跨国合作对区域科学发展的影响 | 第97-99页 |
| ·科学跨学科合作及促进学科交叉与发展的研究 | 第99-112页 |
| ·对跨学科合作中高频次相关词汇的分析 | 第100-102页 |
| ·新增学科种类分析 | 第102-103页 |
| ·跨学科的科学合作成因分析 | 第103-106页 |
| ·跨学科科学合作的发展 | 第106-108页 |
| ·科学合作对交叉学科发展的促进 | 第108-112页 |
| 5 实例研究——网络分析法用于纳米科技领域科学合作的研究 | 第112-134页 |
| ·纳米科技的发展状况及学科特征 | 第112-113页 |
|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13-114页 |
| ·数据来源及数据库建立 | 第1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3-114页 |
| ·研究结果 | 第114-134页 |
| ·纳米科技领域合作的总体状况 | 第114-121页 |
| ·纳米科技领域科学合作对科研绩效的影响 | 第121-123页 |
| ·纳米科技领域科学家合作网络 | 第123-127页 |
| ·纳米科技领域国家间合作网络 | 第127-131页 |
| ·纳米科技领域学科交叉网络 | 第131-134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134-140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34-137页 |
| ·讨论 | 第137-1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0-149页 |
| 附录1 纳米科技领域产出论文10篇以上的作者及论文篇数 | 第149-152页 |
| 附录2 纳米科技领域参与国际合作的国家名称及其对应序号 | 第152-153页 |
| 附录3 纳米科技领域涉及的学科名称及其频次(10次以上) | 第153-15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56-157页 |
| 致谢 | 第157-158页 |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