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5页 |
·变性淀粉 | 第12-22页 |
·氧化淀粉 | 第12-15页 |
·接枝淀粉 | 第15-22页 |
·引发剂的选择以及引发机理 | 第16-20页 |
·接枝的单体种类 | 第20页 |
·接枝淀粉的应用 | 第20-22页 |
·电流变液 | 第22-26页 |
·智能材料 | 第22页 |
·电流变液 | 第22-26页 |
·电流变液及电流变效应 | 第22-23页 |
·电流变液的分类 | 第23页 |
·电流变液的组成 | 第23页 |
·电流变液的工作原理 | 第23-25页 |
·电流变液的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5页 |
第二章 氧化淀粉的合成与表征 | 第35-46页 |
·前言 | 第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35-36页 |
·仪器设备 | 第36页 |
·实验步骤 | 第36-38页 |
·性能测试 | 第3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8-44页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38-39页 |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39-40页 |
·淀粉和氧化淀粉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40-41页 |
·双氧水用量对淀粉氧化程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溶液pH 对氧化程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淀粉及氧化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 第46-63页 |
·前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46-47页 |
·仪器设备 | 第47页 |
·实验步骤 | 第47-48页 |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 第47页 |
·均聚物的去除 | 第47页 |
·接枝侧链的分离 | 第47-48页 |
·接枝率(G)和接枝效率(GE)的计算 | 第48页 |
·性能测试 | 第4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8-61页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48-50页 |
·同步热分析 | 第50-52页 |
·扫描电镜 | 第52-53页 |
·反应条件对接枝的影响 | 第53-61页 |
·淀粉与丙烯酸丁酯(BA)的接枝共聚 | 第53-57页 |
·氧化淀粉与丙烯酸丁酯(BA)的接枝共聚 | 第57-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第四章 羧酸稀土改性氧化淀粉接枝共聚物及其电流变性能的研究 | 第63-85页 |
·前言 | 第63页 |
·实验部分 | 第63-66页 |
·原料及试剂 | 第63-64页 |
·仪器设备 | 第64页 |
·实验步骤 | 第64-65页 |
·α-甲基丙烯酸稀土(MAA-RE)的制备 | 第64页 |
·氧化淀粉与丙烯酸丁酯(BA)和MAA-RE 的接枝共聚 | 第64-65页 |
·电流变液的制备 | 第65页 |
·性能测试 | 第65-6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6-83页 |
·红外光谱表征 | 第66-68页 |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68-69页 |
·同步热分析 | 第69-71页 |
·接枝物的扫描电镜 | 第71-73页 |
·接枝物中稀土含量的测定 | 第73-74页 |
·电流变效应 | 第74-83页 |
·电场强度对剪切应力的影响 | 第74-76页 |
·电场强度对粘度的影响 | 第76-78页 |
·接枝物与甲基硅油的比例对剪切应力的影响 | 第78-80页 |
·接枝物与甲基硅油的比例对粘度的影响 | 第80-82页 |
·电流变液稳定性的测定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