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8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9-12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9页 |
(二) 诊断标准(自拟) | 第9-10页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0-11页 |
(四) 随机分组 | 第11页 |
(五)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治疗方法 | 第12-13页 |
(二) 固定方法 | 第13页 |
(三) 功能锻炼 | 第13页 |
三、治疗结果及疗效分析 | 第13-18页 |
(一) 疗效评价标准(自拟) | 第13-14页 |
(二) 统计方法 | 第14-15页 |
(三) 治疗结果及疗效分析 | 第15-17页 |
(四) 不良事件 | 第17页 |
(五) 典型病例 | 第17-18页 |
讨论 | 第18-31页 |
一、下尺桡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 | 第18-22页 |
(一) 下尺桡关节的组成 | 第18-19页 |
(二) 下尺桡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 | 第19-21页 |
(三) 腕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几个正常值 | 第21-22页 |
二、创伤性下尺桡关节的损伤特点 | 第22-24页 |
(一) 不同损伤机制,腕关节解剖结构损伤部位不同 | 第23页 |
(二) 不同损伤机制,关节脱位和骨折的移位方向也不同 | 第23页 |
(三) 桡骨远端骨折常合并桡腕关节和DRUJ 损伤 | 第23-24页 |
三、创伤性下尺桡关节损伤的诊断要点和常用诊断方法 | 第24-26页 |
(一) 一般症状和体征 | 第24-25页 |
(二) 下尺桡关节损伤的的X 线平片诊断 | 第25页 |
(三) 下尺桡关节损伤的的CT 诊断 | 第25-26页 |
四、创伤性下尺桡关节损伤的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 第26-27页 |
(一) 不伴有骨折的DRUJ 损伤误诊、漏诊的原因 | 第26-27页 |
(二) 伴有骨折的DRUJ 损伤误诊漏诊的原因分析 | 第27页 |
五、创伤性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治疗 | 第27-28页 |
(一) 一般治疗方法 | 第27-28页 |
(二) 本研究三组病例治疗方法选择的依据 | 第28页 |
六、治疗结果和疗效分析 | 第28-29页 |
(一) 总体疗效分析 | 第28页 |
(二) 完全旋后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优势 | 第28-29页 |
七、夹板固定治疗的注意事项 | 第29-30页 |
八、治疗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综述 | 第34-44页 |
附录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详细摘要 | 第49-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