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 ·高精度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及作用 | 第8-10页 |
| ·高精度定位模型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0-12页 |
| ·GPS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 | 第12-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高精度GPS观测模型及作用 | 第16-28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观测方程 | 第16-23页 |
| ·伪距观测方程 | 第16-17页 |
| ·非差载波相位观测方程 | 第17-20页 |
| ·差分观测方程 | 第20-23页 |
| ·不同频率载波相位的线性组合及应用 | 第23-27页 |
| ·不同频率载波相位的线性组合 | 第23-25页 |
| ·线性组合观测值在基线解算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大气折射对GPS定位的影响及改正模型 | 第28-44页 |
| ·电离层折射误差及改正模型 | 第28-30页 |
| ·电离层折射延迟 | 第28-29页 |
| ·电离层延迟的改正措施 | 第29-30页 |
| ·对流层折射误差及改正模型 | 第30-38页 |
| ·投影函数模型 | 第30-33页 |
| ·对流层延迟模型 | 第33-36页 |
| ·不同投影函数及天项延迟模型的比较 | 第36-38页 |
| ·对流层模型对基线解算的影响 | 第38-42页 |
| ·对流层引起的基线误差 | 第38页 |
| ·对流层模型对基线解算的影响 | 第38-42页 |
| ·天顶延迟参数个数对基线重复性影响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星历误差及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 第44-59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GPS广播星历及用户算法 | 第44-48页 |
| ·GPS广播星历参数 | 第44-46页 |
| ·广播星历的用户算法 | 第46-48页 |
| ·IGS综合精密星历 | 第48-49页 |
| ·卫星坐标的内插和拟合 | 第49-53页 |
| ·拉格朗日坐标内插 | 第50页 |
| ·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 | 第50-51页 |
| ·算例分析 | 第51-53页 |
| ·卫星星历误差对定位的影响 | 第53-58页 |
| ·对单点定位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卫星星历对相对定位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消除和消弱星历误差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 第55页 |
| ·算例分析 | 第55-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高精度GPS网数据数据处理的参考框架和基准站的选取 | 第59-84页 |
| ·全球参考框架与局部参考框架 | 第59-66页 |
| ·WGS84参考框架 | 第59-60页 |
| ·ITRF全球框架基准 | 第60-64页 |
| ·WGS84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及星历的关系 | 第64-65页 |
| ·局部参考框架 | 第65-66页 |
| ·建立统一不变的地面坐标框架 | 第66-69页 |
| ·GPS精密星历与ITRF框架间的关系 | 第66-67页 |
| ·基准的统一方法 | 第67-68页 |
| ·参考框架不统一对形变分析的影响 | 第68-69页 |
| ·高精度GPS网数据处理平差方法与基准站选取及影响 | 第69-82页 |
| ·高精度GPS网数据处理平差方法及其基准的研究 | 第71-77页 |
| ·高精度GPS网的基准站的选取的简单探讨 | 第77页 |
| ·基准站选取对平差结果的影响的探讨 | 第77-82页 |
| ·小结 | 第82-8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第84-8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84页 |
| ·建议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