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途径问题的研究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2-3页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11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理论概述 | 第11-16页 |
第二节 需要层次理论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本文运用的分析工具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成因分析 | 第20-27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从业人员基本状况 | 第20-23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成因分析 | 第23-27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 第27-31页 |
第一节 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增进社会财富方面的必要性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1-39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的基本状况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模式的基本状况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两种转移模式的比较 | 第34-39页 |
第五章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障碍 | 第39-46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外在障碍 | 第39-43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内在障碍 | 第43-46页 |
第六章 克服就地转移障碍的对策 | 第46-52页 |
第一节 克服就地转移外在障碍的对策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克服就地转移内在障碍的对策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