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动机 | 第7-8页 |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8-9页 |
1.3 本文的内容组织形式 | 第9-11页 |
第2章 高可用性与相关技术 | 第11-27页 |
2.1 高可用性背景 | 第11-13页 |
2.2 高可用性概念 | 第13-15页 |
2.3 高可用性的等级 | 第15-16页 |
2.4 高可用系统的主要解决问题 | 第16-17页 |
2.5 常见的高可用性技术 | 第17-23页 |
2.5.1 独立的组件冗余(Isolated Redundancy) | 第17-21页 |
2.5.2 Failover技术 | 第21-23页 |
2.6 高可用性系统停机分析 | 第23-26页 |
2.7 高可用性系统与成本 | 第26-27页 |
第3章 系统量化分析方法 | 第27-31页 |
3.1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 | 第27-28页 |
3.2 系统性能评价的方法学 | 第28-29页 |
3.3 系统设计中建模的重要性 | 第29页 |
3.4 高可用系统与量化分析研究 | 第29-31页 |
第4章 Petri网模型 | 第31-39页 |
4.1 Petri网概述 | 第31-37页 |
4.1.1 Petri网研究与发展简况 | 第31-32页 |
4.1.2 Petri网模型的介绍 | 第32-33页 |
4.1.3 Petri网的形式化描述 | 第33-37页 |
4.2 随机 Petri网 | 第37-38页 |
4.2.1 时间参数与 Petri网结合 | 第37-38页 |
4.2.2 随机 Petri网(SPN) | 第38页 |
4.3 Petri网的优点 | 第38-39页 |
第5章 高可用性系统设计中的量化分析方法 | 第39-59页 |
5.1 量化分析框架 | 第39-40页 |
5.2 UML建模方法 | 第40-48页 |
5.2.1 UML技术 | 第40-42页 |
5.2.2 RUP过程 | 第42-45页 |
5.2.3 在 RUP指导下的UML建模 | 第45-48页 |
5.3 UML到随机 Petri网的转换算法 | 第48-54页 |
5.4 随机 Petri网的数值分析 | 第54-59页 |
第6章 案例分析:高可用性消息传递系统设计的量化分析 | 第59-75页 |
6.1 24 Hour Fund Broker项目背景 | 第59-61页 |
6.1.1 原有系统的简介 | 第59-60页 |
6.1.2 新系统需求 | 第60页 |
6.1.3 系统设计的关键点 | 第60-61页 |
6.2 24 Hour Fund Broker系统架构和工作原理 | 第61-62页 |
6.3 24 Hour Fund Broker的UML表示 | 第62-66页 |
6.4 从 UML到随机 Petri网的转换 | 第66-71页 |
6.5 基于随机 Petri网的量化分析 | 第71-72页 |
6.6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 第72页 |
6.7 设计高可用性系统的经验 | 第72-75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