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文化理论论文

文化资本导论

序言第1-22页
 一、“文化资本”研究现状扫描第11-13页
 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链接第13-19页
 三、本论文的主旨和内容设计第19-22页
第一章 文化资本范畴第22-42页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资本第22-28页
  一、“文化”的界说第22-23页
  二、文化的基本属性第23-24页
  三、文化与社会发展第24-26页
  四、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第26-28页
 第二节 文化资本的形式第28-31页
  一、具体化的形式第28-29页
  二、客观化的形式第29-30页
  三、体制化的形式第30-31页
 第三节 文化资本的特性第31-35页
  一、实在性第31-32页
  二、虚拟性第32-33页
  三、个体性第33页
  四、可共享性第33-34页
  五、专有性第34-35页
  六、可转换性第35页
 第四节 文化资本的社会功能第35-42页
  一、人的社会化第36-37页
  二、社会的现代化第37-38页
  三、文化产业化第38-40页
  四、知识分子阶层化第40-42页
第二章 文化资本的运行第42-62页
 第一节 文化资本的生成第42-48页
  一、“文化资本”的创立第42-44页
  二、文化资源资本化的潜质与介质第44-45页
  三、文化资本生成的社会条件和机制第45-47页
  四、文化资本的度量第47-48页
 第二节 文化资本的积累第48-52页
  一、文化资本积累的社会意义第48-49页
  二、文化资本积累的社会条件第49-50页
  三、文化资本积累的社会机制第50-52页
 第三节 文化资本的流动第52-56页
  一、文化资本流动的动因和可能性第52-53页
  二、文化资本流动的形态和模式演变第53-54页
  三、现代文化资本的流动态势第54-56页
 第四节 文化资本的再生产第56-62页
  一、文化资本再生产的动因第56-58页
  二、文化资本再生产的方式第58-60页
  三、文化资本再生产的步骤条件第60-62页
第三章 文化资本的转换第62-80页
 第一节 文化资本转换的表象和内因第62-65页
  一、文化资本转换的表象第62页
  二、现代资本之间转换的内在尺度第62-63页
  三、现代资本之间转换的社会意义第63-64页
  四、现代资本之间转换的社会机制第64-65页
 第二节 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第65-70页
  一、经济资本及其运动逻辑第65-67页
  二、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换第67-70页
  三、经济资本向文化资本的转换第70页
 第三节 文化资本与人力资本第70-75页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第70-72页
  二、人力资本与文化资本的相关性第72-73页
  三、文化资本向人力资本的转换第73-74页
  四、人力资本向文化资本转换第74-75页
 第四节 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第75-80页
  一、社会资本理论分析第75-76页
  二、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获取机制第76-77页
  三、象征资本及其表征第77-78页
  四、文化资本与象征资本关系分析第78-80页
第四章 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第80-99页
 第一节 文化资本与文化资本商品第80-85页
  一、文化资本的经济与产业意义第80-81页
  二、文化资本商品的特殊属性的哲学分析第81-82页
  三、文化资本商品的价值及其实现第82-84页
  四、文化资本商品的形态第84-85页
 第二节 现代性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第85-89页
  一、现代性文化资本与社会现代化第85-86页
  二、社会现代化和精神生产的初步分析第86-87页
  三、社会现代化催生文化产业第87-89页
 第三节 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社会功能第89-93页
  一、文化产业功能的认识探究第89-90页
  二、文化产业的社会功能第90-92页
  三、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绩效第92-93页
 第四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机制第93-99页
  一、文化资本的开发利用第93-94页
  二、职业工作者群体的形成第94-95页
  三、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第95-96页
  四、有效监控的市场机制第96-97页
  五、文化体制的变革第97-99页
第五章 文化资本与文化制度第99-117页
 第一节 文化资本体制化第99-102页
  一、文化资本体制化及其意义第99-100页
  二、文化资本的体制化趋向第100-101页
  三、文化资本与符号权力第101-102页
 第二节 文化资本与文化政策第102-108页
  一、文化政策的内涵及缘起第102-103页
  二、文化政策与文化资本管理第103-105页
  三、文化政策与文化资本运行第105-106页
  四、文化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原则第106-108页
 第三节 文化资本与文化崛起第108-112页
  一、文化革命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第108页
  二、文化崛起的涵义和意义第108-109页
  三、文化资本与文化崛起的实现第109-111页
  四、文化崛起与文化秩序的重建第111-112页
 第四节 文化资本与意识形态第112-117页
  一、意识形态涵义的嬗变第112-113页
  二、意识形态的文化资本理论分析第113-115页
  三、意识形态的现代社会样式与文化战略第115-117页
第六章 文化资本与知识分子转型第117-137页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经典理论分析第117-121页
  一、知识分子产生的历史根据第117-118页
  二、知识分子的产生和命名第118-120页
  三、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启示第120-121页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与知识分子转型:从知识分子到知识人第121-125页
  一、知识分子转型的社会背景第121-122页
  二、知识分子在现代化中的转型第122-124页
  三、现代产业中的知识人第124-125页
 第三节 文化资本与知识人到文化人的型变第125-130页
  一、“知识分子”祛魅第125-126页
  二、知识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分析第126-127页
  三、从知识人到文化人第127-130页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及其实践空间第130-137页
  一、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第130-132页
  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初期的知识分子理论与实践探索第132-134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知识分子实践开拓空间第134-137页
结语第137-138页
参考书目第138-147页
后记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全社区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
下一篇:北京市居民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环境价值的支付意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