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子服务的网格空间信息服务互操作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9页 |
§1.1 从地理信息系统到空间信息服务 | 第16-23页 |
·必要性 | 第16-21页 |
·可行性 | 第21-23页 |
§1.2 网格计算与空间信息服务 | 第23-25页 |
§1.3 网格空间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论文组织 | 第26-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研究目标 | 第27页 |
·论文组织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网格空间信息服务理论技术基础 | 第29-42页 |
§2.1 内涵 | 第29-31页 |
·方法论 | 第29-30页 |
·技术体系 | 第30-31页 |
§2.2 技术支撑 | 第31-39页 |
·Web服务 | 第31-35页 |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 | 第35-39页 |
§2.3 体系结构 | 第39-42页 |
·资源层 | 第39-40页 |
·基础服务层 | 第40页 |
·元服务层 | 第40-41页 |
·服务层 | 第41页 |
·应用层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空间原子服务互操作框架 | 第42-58页 |
§3.1 分类体系 | 第42-49页 |
·人机交互服务 | 第46页 |
·信息管理服务 | 第46-47页 |
·工作流服务 | 第47页 |
·处理服务 | 第47-49页 |
·通信服务 | 第49页 |
·系统管理服务 | 第49页 |
§3.2 服务框架 | 第49-56页 |
·客户服务 | 第51页 |
·注册服务 | 第51页 |
·处理服务 | 第51-52页 |
·描绘服务 | 第52-53页 |
·数据服务 | 第53-55页 |
·服务元数据 | 第55-56页 |
§3.3 互操作协议栈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空间原子服务组合建模 | 第58-74页 |
§4.1 服务组合现状 | 第58-62页 |
·McGovern等的服务组合模式 | 第58-59页 |
·OGC的服务组合模式 | 第59-61页 |
·服务组合的现状分析 | 第61-62页 |
§4.2 基于Petri网的空间原子服务组合建模 | 第62-66页 |
·Petri网的基本概念 | 第62-64页 |
·空间原子服务组合的Petri网模型 | 第64-66页 |
§4.3 服务组合模式及组合操作 | 第66-71页 |
·服务组合模式 | 第67-70页 |
·服务组合操作及代数性质 | 第70-71页 |
§4.4 服务组合Petri网模型的优点 | 第71-74页 |
第五章 面向服务的数据互操作 | 第74-96页 |
§5.1 网格空间信息服务的数据互操作 | 第74-76页 |
·数据互操作的关键问题 | 第74-75页 |
·数据互操作的体系结构 | 第75-76页 |
§5.2 空间元数据目录服务 | 第76-82页 |
·空间元数据及其标准 | 第76-77页 |
·空间元数据目录服务 | 第77-82页 |
§5.3 面向服务的数据互操作方法 | 第82-96页 |
·数据互操作方法的现状 | 第83-86页 |
·OGSA-DAI概述 | 第86-89页 |
·基于OGSA-DAI的空间数据访问与集成 | 第89-92页 |
·基于GML/OGSA-DAI的数据互操作实例 | 第92-96页 |
第六章 面向服务的功能互操作 | 第96-116页 |
§6.1 网格空间信息服务的功能互操作 | 第96-98页 |
·功能互操作的关键问题 | 第96-97页 |
·功能互操作的体系结构 | 第97-98页 |
§6.2 元服务框架 | 第98-110页 |
·元服务技术的现状分析 | 第98-100页 |
·网格空间信息服务的元服务需求 | 第100-101页 |
·服务域概述 | 第101-103页 |
·元服务框架的设计 | 第103-104页 |
·元服务框架的实现 | 第104-110页 |
§6.3 面向服务的功能互操作方法 | 第110-116页 |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概述 | 第110-111页 |
·基于SOAP的功能互操作过程 | 第111-112页 |
·基于SOAP消息的空间数据交换 | 第112-114页 |
·基于SOAP的功能互操作实例 | 第114-116页 |
第七章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116-127页 |
§7.1 原型系统的开发平台 | 第116-118页 |
·GT3核心服务 | 第116-117页 |
·GT3基本服务 | 第117-118页 |
§7.2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118-127页 |
·系统框架 | 第118-119页 |
·体系结构 | 第119-120页 |
·功能实现 | 第120-127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7-132页 |
§8.1 论文总结 | 第127-129页 |
§8.2 主要创新点 | 第129-130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