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22页 |
英文缩写 | 第22-2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5-38页 |
1 引言 | 第25-26页 |
2 家禽脂类代谢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家禽脂蛋白的合成 | 第26-27页 |
·家禽脂蛋白的组装与转运 | 第27页 |
·脂蛋白的降解及甘油三酯的贮存 | 第27-28页 |
3 鹅肥肝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28-33页 |
·鹅肥肝形成及主要影响因素 | 第28-33页 |
·肝细胞中脂肪的沉积是鹅肥肝形成的主要原因 | 第28-30页 |
·肝脏中TG的形成和异常沉积 | 第28页 |
·肝脏外源性TG的形成及对肥肝形成的影响 | 第28-30页 |
·酶和激素的调控对肥肝形成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品种对肥肝形成的影响 | 第31页 |
·PL与鹅肥肝形成的关系 | 第31-32页 |
·日粮与鹅肥肝形成的关系 | 第32-33页 |
·日粮中胆碱含量与鹅肥肝形成的关系 | 第33页 |
·鹅肥肝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33页 |
4 糙米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畜禽饲养中的应用 | 第33-36页 |
·稻谷或糙米的营养价值 | 第33-35页 |
·稻谷或糙米在畜禽饲养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稻谷或糙米在鸡饲粮中的应用 | 第35页 |
·稻谷或糙米在猪饲粮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稻谷或糙米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应用 | 第36页 |
5 鹅对日粮粗纤维利用的研究进展 | 第36-38页 |
第二章 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38-41页 |
1 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38-39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8-39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9页 |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39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9页 |
·本研究的主要难点 | 第39页 |
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9-41页 |
·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技术路线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糙米对朗德鹅和溆浦鹅产肝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41-48页 |
1 前言 | 第41页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41-43页 |
·试验动物 | 第41页 |
·试验日粮 | 第41-42页 |
·预饲养期日粮 | 第41页 |
·超饲养期日粮 | 第41-42页 |
·预饲期的饲养管理 | 第42页 |
·超饲期的饲养管理 | 第42页 |
·测定内容 | 第42-43页 |
·生长性能测定 | 第42页 |
·屠宰性能测定 | 第42-43页 |
·肝脏营养价值 | 第43页 |
·数据数处理和分析 | 第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朗德鹅产肝性能和屠宰性能分析 | 第43页 |
·朗德鹅肝脏和肌肉营养价值 | 第43页 |
·溆浦鹅产肝性能和屠宰性能分析 | 第43-45页 |
·溆浦鹅肝脏和肌肉营养价值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超饲养前日粮粗纤维对朗德鹅溆浦鹅生产性能和血清参数影响的研究 | 第48-81页 |
1 前言 | 第48页 |
2 日粮粗纤维对朗德鹅生产性能和血清参数影响的研究 | 第48-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试验动物 | 第48页 |
·试验日粮 | 第48页 |
·饲养管理 | 第48页 |
·血清的制备 | 第48-50页 |
·测试指标 | 第50-51页 |
·生长性能指标 | 第50页 |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50页 |
·屠宰性能指标测定 | 第50-51页 |
·统计分析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64页 |
·生长性能 | 第51-53页 |
·屠宰性能 | 第53-54页 |
·血清中生化指标 | 第54-64页 |
3 日粮粗纤维对朗德鹅生产性能和血清参数影响的研究 | 第64-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页 |
·试验动物 | 第64页 |
·试验日粮 | 第64页 |
·日粮营养成分测定方法 | 第64页 |
·饲养管理 | 第64页 |
·血清的制备 | 第64页 |
·测试指标 | 第64页 |
·生长性能指标 | 第64页 |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64页 |
·屠宰性能指标测定 | 第64页 |
·统计分析 | 第64页 |
·结果 | 第64-77页 |
·生长性能 | 第64-66页 |
·屠宰性能 | 第66-67页 |
·血清中生化指标 | 第67-77页 |
4 讨论 | 第77-81页 |
·鹅对粗纤维消化机理 | 第77-78页 |
·日粮粗纤维能改善肠道的功能 | 第78-79页 |
·日粮粗纤维与血浆脂蛋白的关系 | 第79-81页 |
第五章 超饲养期朗德鹅和溆浦鹅血脂代谢和肝脂沉积规律的比较研究 | 第81-140页 |
1 前言 | 第8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1-132页 |
·试验设计、试验动物、预饲日粮、试验日粮和饲养管理 | 第81-83页 |
·试验设计和试验动物 | 第81页 |
·预饲日粮 | 第81页 |
·试验日粮 | 第81-82页 |
·饲养管理 | 第82-83页 |
·血样和肝脏样品的制备 | 第83页 |
·血样和肝样的制备 | 第83页 |
·血清主要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83页 |
·肝脏主要生化指标和营养指标的测定 | 第83页 |
·屠宰性能指标测定 | 第83页 |
·统计分析 | 第8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3-132页 |
·肥肝增重 | 第83-92页 |
·朗德鹅肥肝的增重 | 第83-84页 |
·溆浦鹅肥肝的增重 | 第84-85页 |
·朗德鹅和溆浦鹅肥肝的增重比较 | 第85-92页 |
·朗德鹅和溆浦鹅体脂肪沉积 | 第92页 |
·超饲前和超饲期朗德鹅体脂肪沉积 | 第92页 |
·超饲前和超饲期溆浦鹅体脂肪沉积 | 第92页 |
·超饲养前和超饲养期朗德鹅和溆浦鹅体脂肪沉积比较 | 第92-101页 |
·超饲养前朗德鹅和溆浦鹅体脂肪沉积比较 | 第92-93页 |
·朗德鹅和溆浦鹅超饲养1周末体增重和体脂沉积比较 | 第93页 |
·朗德鹅和溆浦鹅超饲养2周末体增重和体脂沉积比较 | 第93页 |
·朗德鹅和溆浦鹅超饲养3周末体增重和体脂沉积比较 | 第93-101页 |
·朗德鹅超饲养前和超饲养肥肝的成份比较 | 第101-102页 |
·溆浦鹅超饲养前鹅肝和超饲养后肥肝的成份比较 | 第102页 |
·朗德鹅和溆浦鹅超饲养前鹅肝和超饲养后肥肝的成份比较 | 第102-110页 |
·超饲养前和超饲期朗德鹅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110页 |
·超饲养前和超饲养期溆浦鹅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110-111页 |
·超饲养前和超饲养期朗德鹅和溆浦鹅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111-118页 |
·超饲养前和超饲养期朗德鹅血清中酶的活性的测定 | 第118页 |
·超饲养前和超饲养期溆浦鹅血清中酶的活性的测定 | 第118-119页 |
·超饲养前和超饲养期朗德鹅和溆浦鹅血清中酶活性的测定 | 第119-132页 |
4.讨论 | 第132-140页 |
·禽类血浆脂蛋白与朗德鹅和溆浦鹅肥肝形成的关系 | 第132-133页 |
·朗德鹅和溆浦鹅体脂肪沉积比较 | 第133-134页 |
·超饲养前和超饲养成期TP、UA、UR、GLU的水平变化 | 第134-135页 |
·朗德鹅和溆浦鹅血清中酶的活性与脂肪沉积的关系 | 第135-140页 |
·脂蛋白脂酶的功能及其对超饲养期朗德鹅和溆浦鹅脂肪代谢的作用 | 第135-136页 |
·ME的功能及其对超饲养期朗德鹅和溆浦鹅脂肪代谢的关系 | 第136-137页 |
·血浆中FAS和NADPH生成酶与超饲养期朗德鹅和溆浦鹅脂肪代谢的关系 | 第137-138页 |
·ALK与超饲养期朗德鹅和溆浦鹅脂肪代谢的关系 | 第138页 |
·ALT和AST与超饲养期朗德鹅和溆浦鹅脂肪代谢的关系 | 第138-139页 |
·AL与超饲养期朗德鹅和溆浦鹅脂肪代谢的关系 | 第139-140页 |
第六章 超饲养期朗德鹅和溆浦鹅肝脏组织中脂肪沉积与分布规律的研究 | 第140-154页 |
1.前言 | 第140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140-141页 |
·试验材料 | 第140页 |
·试验设计及动物饲养试验 | 第140页 |
·肝脏样品制备及组织切片制作与观察 | 第140-141页 |
·肝脏样品制备 | 第140页 |
·肝脏组织切片制作 | 第140-141页 |
·切片观察 | 第1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41-151页 |
·朗德鹅和溆浦鹅超饲养前肝脏的组织变化 | 第141页 |
·朗德鹅和溆浦鹅超饲养1周末肝脏的组织变化 | 第141页 |
·朗德鹅和溆浦鹅超饲养2周末肝脏组织变化 | 第141-142页 |
·朗德鹅和溆浦鹅超饲养3周末肝脏组织变化 | 第142-151页 |
4.讨论 | 第151-154页 |
·脂肪肝的形成的机制 | 第151-152页 |
·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 | 第151页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 | 第151-152页 |
·鹅鸭肥肝形成的原因 | 第152-153页 |
·朗德鹅和溆浦鹅肥肝组织形态特征 | 第153-154页 |
本研究的小结、创新点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4-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72页 |
附录 | 第172-173页 |
致谢 | 第173-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