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引言第9-13页
 1.1 产业升级与外贸战略关系研究的学术背景及现实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关于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研究的综述第10-11页
 1.3 本文关于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研究的思路与构想第11-13页
第2章 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的理论思考第13-25页
 2.1 关于产业升级的理性认识第13-17页
  2.1.1 产业升级的含义第13页
  2.1.2 产业升级的主要内容第13页
  2.1.3 产业升级的有利条件第13-15页
  2.1.4 产业升级的不利条件第15-16页
  2.1.5 产业升级的模式第16页
  2.1.6 产业升级的原则第16-17页
 2.2 关于外贸发展战略的理性认识第17-18页
  2.2.1 外贸战略的内涵第17页
  2.2.2 外贸战略的经典类型第17-18页
  2.2.3 调整外贸战略必须遵循的原则第18页
 2.3 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的关联问题第18-25页
  2.3.1 产业升级与外贸战略相互关系的理论观点第18-20页
  2.3.2 “循环互动模型”第20-22页
  2.3.3 产业升级与外贸战略关联的基本特征与一般趋势第22-25页
第3章 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协调的经验考察第25-33页
 3.1 境外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协调的经验第25-30页
  3.1.1 美国第25-26页
  3.1.2 日本第26-28页
  3.1.3 亚洲“四小龙”第28-29页
  3.1.4 以色列第29页
  3.1.5 意大利第29-30页
 3.2 境外国家和地区经验对协调产业升级与外贸战略二者关系的启示第30-33页
第4章 中国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的实证分析第33-41页
 4.1 中国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的发展历程回顾第33-36页
  4.1.1 第一阶段:1949-1978年,计划经济阶段第33-34页
  4.1.2 第二阶段:1978-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第34页
  4.1.3 第三阶段:1985-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阶段第34-35页
  4.1.4 第四阶段:1992-1995年,建立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第35页
  4.1.5 第五阶段:1995-2000年,深入建立市场经济阶段第35页
  4.1.6 第六阶段:2001-现在第35-36页
 4.2 中国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6-39页
  4.2.1 前期制造业出口结构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背离第36-38页
  4.2.2 引进外资的方向与产业结构之间有偏差第38页
  4.2.3 国内企业和产业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较差第38-39页
  4.2.4 我国产业结构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第39页
 4.3 中国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不协调的原因分析第39-41页
  4.3.1 进口货物结构转换与国内工业升级的内在要求不一致第39-40页
  4.3.2 经济开放度有限,不足以带动产业升级第40页
  4.3.3 产业选择缺乏战略部署,也没有解决好结构矛盾第40-41页
第5章 中国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协调的政策建议第41-60页
 5.1 实施竞争优势战略,促进外贸战略转变第41-44页
  5.1.1 竞争优势战略对我国外贸发展的指导意义第41-42页
  5.1.2 现有的经济基础和加入世贸促进了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变第42页
  5.1.3 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企业建设和政府作用不可忽视第42-43页
  5.1.4 品牌战略和境外投资战略结合是创造国家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第43-44页
 5.2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快我国贸易结构模式的转换与创新第44-49页
  5.2.1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强贸易创新第44-45页
  5.2.2 兼顾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第45-47页
  5.2.3 重视制度变迁,促进产业升级与外贸战略协调发展第47页
  5.2.4 制定适宜的贸易战略,建立内外贸一体化的经营机制第47-49页
 5.3 发展战略产业,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第49-52页
  5.3.1 战略产业的选择是产业升级的前提和关键第49页
  5.3.2 发展战略产业,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第49-50页
  5.3.3 加大国际合作,发展战略产业第50-51页
  5.3.4 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第51-52页
 5.4 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第52-60页
  5.4.1 加快两个转变,提高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第52-53页
  5.4.2 倡导科技兴贸,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第53-55页
  5.4.3 重视规模经济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第55-56页
  5.4.4 发挥我国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第56-58页
  5.4.5 实施加工贸易升级战略,增强结构优化带动作用第58-60页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邮件过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论杨绛文学创作中的“隐身化”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