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嗜热酯酶APE1547突变体的结构和酶学性质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 第1-25页 |
·研究嗜热酶的意义 | 第8-9页 |
·嗜热酶的结构特点和稳定性机制 | 第9-17页 |
·嗜热酶的结构特点 | 第9-10页 |
·嗜热酶的稳定性机制 | 第10-17页 |
·酯酶的定向进化 | 第17-18页 |
·定向进化在酶制剂改造在的应用 | 第18-20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立论依据 | 第20-22页 |
·本课题的意义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突变体的结构分析 | 第25-34页 |
·引言 | 第25页 |
·实验菌株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突变库的构建和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25-26页 |
·目的基因的序列测定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2页 |
·突变库的构建和筛选结果 | 第26页 |
·DNA 测序结果和催化机制的分析 | 第26-27页 |
·突变体三维结构的变化 | 第27-30页 |
·突变位点的分析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突变体酶的表达和分离纯化 | 第34-43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实验菌株 | 第35-36页 |
·培养基 | 第36页 |
·溶液配制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酯酶活力测定 | 第37页 |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7页 |
·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7-38页 |
·突变体的表达和分离纯化 | 第38-39页 |
·热变性 | 第38页 |
·Ni-NTA 琼脂糖凝胶亲和柱层析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2页 |
·分离纯化中酶的收率和纯度分析 | 第39-40页 |
·突变体酶表达量提高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突变体的基本酶学性质 | 第43-54页 |
·引言 | 第43页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实验试剂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酯酶活力的测定 | 第44页 |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4页 |
·pH 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4页 |
·动力学测定 | 第44页 |
·不同底物的碳链长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对酶活的影响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对不同链长底物的水解能力的分析 | 第45-46页 |
·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动力学常数和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47-50页 |
·pH 对酶活的影响 | 第50-51页 |
·金属离子及表面活性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第五章突变体稳定性的研究 | 第54-65页 |
·引言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高温条件下酶的热失活曲线的测定 | 第55页 |
·酶的热失活参数的确定 | 第55页 |
·高温条件下酶的荧光光谱的变化 | 第55页 |
·pH 稳定性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4页 |
·高温条件下酶的热失活曲线的测定 | 第56-58页 |
·高温条件下酶的荧光光谱的变化 | 第58-62页 |
·突变体在 80℃时的荧光光谱 | 第59页 |
·90℃和 100℃时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荧光光谱 | 第59-62页 |
·pH 稳定性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摘要 | 第65-68页 |
Abstract | 第68-71页 |
致 谢 | 第71-72页 |
导师及作者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