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平面螺旋电感的设计及其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 ·电感的应用与发展 | 第8-9页 |
| ·集成螺旋电感的需求 | 第8-9页 |
| ·论题的提出 | 第9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9-10页 |
| 第2章 平面螺旋电感的指标与结构 | 第10-26页 |
| ·平面螺旋电感的性能指标 | 第10-11页 |
| ·电感量 | 第10页 |
| ·自谐振频率 | 第10-11页 |
| ·品质因数(Q 值) | 第11页 |
| ·平面螺旋电感的损耗机制 | 第11-21页 |
| ·趋肤效应 | 第12-15页 |
| ·邻近效应 | 第15-19页 |
| ·衬底损耗 | 第19-21页 |
| ·平面螺旋电感的结构 | 第21-24页 |
| ·平面对称的结构 | 第21页 |
| ·多层的结构 | 第21-22页 |
| ·递减螺旋结构 | 第22-23页 |
| ·模式化接地保护结构(PGS) | 第23-24页 |
| ·Q 值的提高 | 第24-26页 |
| 第3章 平面螺旋电感模型的研究 | 第26-35页 |
| ·经典单Π模型 | 第26-29页 |
| ·螺旋线的电感 | 第27-28页 |
| ·串联电阻 | 第28页 |
| ·绕线间寄生电容 | 第28页 |
| ·衬底寄生 | 第28页 |
| ·简单分析 | 第28-29页 |
| ·双Π模型的提出与推导 | 第29-35页 |
| ·衬底网络 | 第30-32页 |
| ·阶梯网络元件值的确定 | 第32-33页 |
| ·模型中的其它电容 | 第33-35页 |
| 第4章 平面螺旋电感的仿真与模型验证 | 第35-45页 |
| ·工艺制成与测试方法 | 第35-36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 ·金属层与引出层不同的电感 | 第37页 |
| ·圈数不同的电感 | 第37-39页 |
| ·外径相同、内径不同的电感 | 第39-40页 |
| ·外内径相同、线宽与线距不同的电感 | 第40-41页 |
| ·模型验证 | 第41-45页 |
| 第5 章 平面螺旋电感在 VCO 中的应用 | 第45-63页 |
| ·VCO 应用要求 | 第45-46页 |
| ·VCO 的电路设计 | 第46-60页 |
| ·VCO 拓扑结构的选取 | 第46-47页 |
| ·相位噪声的分析 | 第47-50页 |
| ·电感的选取 | 第50-53页 |
| ·变容管、开关电容的设计 | 第53-57页 |
| ·有源器件的设计 | 第57-58页 |
| ·相位噪声的计算 | 第58-60页 |
| ·VCO 的仿真结果及版图 | 第60-63页 |
| 第6 章 结束和展望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附录 A | 第67-68页 |
| 附录 B | 第68-71页 |
| 就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