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需水预测方法 | 第17-30页 |
2.1 需水预测分类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19页 |
2.2 神经网络预测方法 | 第19-22页 |
2.2.1 人工神经网络 | 第19-20页 |
2.2.2 误差反传训练算法(BP算法) | 第20-22页 |
2.3 灰色预测方法 | 第22-24页 |
2.3.1 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 第22-23页 |
2.3.2 GM(1,1)模型 | 第23-24页 |
2.4 指标分析法 | 第24-28页 |
2.4.1 工业需水预测 | 第25页 |
2.4.2 农业需水预测 | 第25-26页 |
2.4.3 生活需水预测 | 第26-27页 |
2.4.4 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 | 第30-49页 |
3.1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几种模式 | 第30-36页 |
3.1.1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 | 第30-32页 |
3.1.2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及原则 | 第32-34页 |
3.1.3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式分析 | 第34-36页 |
3.2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 | 第36-41页 |
3.2.1 水资源系统 | 第36-38页 |
3.2.2 水资源优化配置决策变量分析 | 第38-39页 |
3.2.3 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建立 | 第39-41页 |
3.3 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41-47页 |
3.3.1 模型特点分析 | 第41页 |
3.3.2 模型求解方法分析 | 第41-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第49-71页 |
4.1 太湖流域基本情况 | 第49-55页 |
4.1.1 流域概况 | 第49-53页 |
4.1.2 流域水资源状况 | 第53-54页 |
4.1.3 开发利用现状 | 第54-55页 |
4.2 太湖流域水资源系统概化 | 第55-59页 |
4.2.1 水资源分区 | 第55-57页 |
4.2.2 供水水源及用户构成 | 第57-58页 |
4.2.3 流域水资源系统概化 | 第58-59页 |
4.3 太湖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参数确定 | 第59-61页 |
4.3.1 目标与决策变量 | 第59页 |
4.3.2 模型参数确定 | 第59-61页 |
4.4 计算结果 | 第61-70页 |
4.4.1 需水预测结果 | 第61-65页 |
4.4.2 优化配置结果 | 第65-69页 |
4.4.3 成果分析 | 第69-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