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概述 | 第8-27页 |
| ·发光材料发展历史 | 第8-10页 |
| ·稀土离子的发光性 | 第10-19页 |
| ·发光原理 | 第10-12页 |
| ·稀土元素的电子层构型和价态 | 第12-14页 |
| ·稀土离子的光谱项 | 第14-16页 |
| ·稀土离子能级跃迁和光谱特性 | 第16-18页 |
| ·晶体场对稀土离子跃迁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发光材料种类与应用 | 第19-21页 |
| ·光致发光材料 | 第19-20页 |
| ·电致发光材料 | 第20页 |
| ·阴极射线发光材料 | 第20页 |
| ·X射线发光材料 | 第20-21页 |
| ·放射线发光材料 | 第21页 |
| ·应力发光材料 | 第21页 |
| ·发光材料主要合成方法 | 第21-23页 |
| ·高温固相法 | 第21-22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22页 |
| ·沉淀法 | 第22页 |
| ·水热法 | 第22页 |
| ·微波法 | 第22-23页 |
| ·燃烧法 | 第23页 |
| ·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23-2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主要问题 | 第24-25页 |
|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5-27页 |
| ·立题依据 | 第25-26页 |
| ·研究任务 | 第26页 |
| ·课题意义 | 第26-27页 |
| 第2章 合成实验及测试分析 | 第27-34页 |
| ·燃烧合成反应过程及其基本原理 | 第27-29页 |
| ·原料和仪器设备 | 第29-31页 |
| ·原料 | 第29-31页 |
| ·仪器和设备 | 第31页 |
| ·实验过程 | 第31-34页 |
| ·前驱物的制备 | 第31-32页 |
| ·样品的燃烧合成 | 第32页 |
| ·性能测试分析 | 第32-34页 |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4-75页 |
| ·硝酸溶剂用量的确定 | 第34-35页 |
| ·水用量的确定 | 第35-36页 |
| ·尿素用量的确定 | 第36-37页 |
| ·燃烧反应气氛环境 | 第37-38页 |
| ·助熔剂用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燃烧引发温度的影响 | 第39-51页 |
| ·SrAl_2O_4基合成物 | 第39-46页 |
| ·MgAl_2O_4基合成物 | 第46-48页 |
| ·CaAl_2O_4基合成物 | 第48-49页 |
| ·BaAl_2O_4基合成物 | 第49-51页 |
| ·稀土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 ·Tb~(3+)浓度对铝酸锶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 ·Eu~(2+)浓度对铝酸锶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 ·Tb~(3+)在不同基质中的发光性 | 第53-60页 |
| ·铝酸镁基质 | 第53-54页 |
| ·铝酸钙基质 | 第54-55页 |
| ·铝酸锶基质 | 第55-56页 |
| ·铝酸钡基质 | 第56-57页 |
| ·本节小结 | 第57-60页 |
| ·Eu~(2+)在不同基质中的发光特性 | 第60-70页 |
| ·铝酸镁基质 | 第60-61页 |
| ·铝酸钙基质 | 第61-62页 |
| ·铝酸锶基质 | 第62-64页 |
| ·铝酸钡基质 | 第64-65页 |
| ·本节小结 | 第65-70页 |
| ·掺Ce~(3+)对SrAl_2O_4:Tb~(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 ·Dy~(3+)对SrAl_2O_4:Eu~(2+)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71-75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76页 |
|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附录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