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引言 | 第13页 |
·植物细胞培养与微环境 | 第13-18页 |
·微环境概述 | 第13-14页 |
·植物细胞培养方式与微环境形成 | 第14-18页 |
·微环境与两阶段培养 | 第14页 |
·微环境与两相培养 | 第14-15页 |
·微环境与固定化培养 | 第15-18页 |
·固定化微环境的形成机制 | 第15-17页 |
·植物细胞在固定化培养微环境中的生物学效应 | 第17-18页 |
·环境胁迫与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 第18-24页 |
·植物细胞壁中信号分子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rabinogalactan-proteins, AGPs)与细胞信号转导 | 第18-21页 |
·AGPs 的特性及分布 | 第18-19页 |
·AGPs 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 第19-20页 |
·AGPs 与植物细胞分化 | 第20-21页 |
·植物细胞MAPKs 信号转导途径与植物细胞防御反应 | 第21-24页 |
·植物细胞中的MAPKs 信号转导途径 | 第21-22页 |
·植物细胞中MAPKs 信号转导与环境胁迫 | 第22-23页 |
·植物细胞中MAPKs 信号转导途径与细胞分裂 | 第23-24页 |
·植物细胞中MAPKs 信号转导途径与细胞分化 | 第24页 |
·红豆杉细胞中信号转导与环境胁迫 | 第24页 |
·植物细胞蛋白质差异表达与环境适应 | 第24-26页 |
·植物细胞蛋白质差异表达与细胞生长发育 | 第25页 |
·植物细胞蛋白质组差异表达与环境应答 | 第25-26页 |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细胞固定化培养区域微环境的建立 | 第28-40页 |
·引言 | 第28页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8-3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配制 | 第28-29页 |
·细胞株系及其培养 | 第29-30页 |
·细胞活性测定 | 第30页 |
·TBO 染色 | 第30页 |
·细胞有丝分裂检测 | 第30-31页 |
·紫杉醇的提取与测定 | 第31页 |
·胞内紫杉醇的提取 | 第31页 |
·胞外紫杉醇的提取 | 第31页 |
·紫杉醇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细胞固定化培养区域微环境的建立 | 第32-33页 |
·固定化培养对东北红豆杉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固定化培养对东北红豆杉细胞有丝分裂活动的影响 | 第34-35页 |
·固定化培养对东北红豆杉细胞紫杉醇生产的影响 | 第35-36页 |
·固定化培养载体中不同区域细胞的分裂指数、分化和紫杉醇含量的变化 | 第36-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固定化微环境对红豆杉细胞壁中信号分子阿拉伯半乳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0-56页 |
·引言 | 第40页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40-4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0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配制 | 第40-42页 |
·细胞株系及其培养 | 第42页 |
·固定化细胞的继代培养 | 第42页 |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浓度的测定 | 第42页 |
·AGPs 检测 | 第42-45页 |
·可溶性 AGPs 提取 | 第42-43页 |
·免疫荧光法检测红豆杉细胞中 AGPs 的表达 | 第43页 |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可溶性 AGPs 的表达 | 第43-45页 |
·紫杉醇的提取与测定 | 第45页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固定化培养对红豆杉细胞中AGPs 表达的影响 | 第45-51页 |
·细胞中与抗体(JIM 13)发生免疫反应的 AGPs 的荧光免疫检测 | 第45-49页 |
·细胞中与抗体(JIM 13)发生免疫反应的 AGPs 表达的 Western blot 分析 | 第49-51页 |
·继代培养对固定化红豆杉细胞中 AGPs 表达的影响 | 第51-53页 |
·MJ 对红豆杉细胞中 AGPs 表达的影响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固定化微环境对东北红豆杉细胞中ERK-like MAPK 活性的影响 | 第56-69页 |
·引言 | 第56页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6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配制 | 第56-57页 |
·细胞株系及其培养 | 第57页 |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浓度的测定 | 第57页 |
·TBO 染色 | 第57页 |
·胶内phosphro-ERK-like MAPK 活性测定 | 第57-58页 |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 ERK-like MAPK 活性 | 第58页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固定化培养对红豆杉细胞中ERK-like MAPK 活性的影响 | 第58-61页 |
·固定化培养载体中不同区域细胞ERK-like MAPK 活性的变化 | 第61-62页 |
·B5 培养基浓度对红豆杉细胞中ERK-like MAPK 活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红豆杉细胞中 ERK-like MAPK 活性与 AGP 表达水平间的关系 | 第63-65页 |
·特异性抑制剂 PD98059 对东北红豆杉细胞生长和生产的影响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固定化微环境对东北红豆杉细胞中JNK-like和p38-like MAPK 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第69-82页 |
·引言 | 第69页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配制 | 第69-70页 |
·细胞株系及其培养 | 第70页 |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浓度的测定 | 第70页 |
·细胞活性测定 | 第70页 |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蛋白质的表达 | 第70页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第70-7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1-80页 |
·固定化培养对红豆杉细胞中JNK-like MAPK 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第71-73页 |
·固定化培养对红豆杉细胞中p38-like MAPK 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第73-74页 |
·摇床速度对红豆杉细胞中JNK-like 和p38-like MAPK 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第74-76页 |
·短期层流场剪切力胁迫对红豆杉细胞中JNK-like 和p38-like MAPK 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第76-78页 |
·JNK 或 p38 MAPK 的特异性抑制剂对红豆杉细胞 JNK-like 和 p38-like MAPK 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第78-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固定化微环境中东北红豆杉细胞蛋白质差异表达的研究 | 第82-100页 |
·引言 | 第82页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82-8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82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配制 | 第82-83页 |
·细胞株系及其培养 | 第83-84页 |
·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及差异表达蛋白的质谱鉴定 | 第84-85页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第8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5-99页 |
·固定化不同区域微环境中东北红豆杉细胞蛋白质的表达 | 第85-90页 |
·固定化培养不同时期东北红豆杉细胞蛋白质的表达 | 第90页 |
·差异表达蛋白的质谱鉴定 | 第90-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4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14-116页 |
附录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