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烯效唑对小麦品质形成的调节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15页
英文缩写词表第15-16页
0 文献综述及立题背景第16-32页
 0.1 小麦品质及其生理生化第16-29页
  0.1.1 小麦品质及分类第16-17页
  0.1.2 蛋白质的积累过程及其生理生化第17-24页
   0.1.2.1 氮素的吸收与同化第17-21页
    0.1.2.1.1 硝酸还原酶第18-19页
    0.1.2.1.2 GS、GOGAT第19-20页
    0.1.2.1.3 GOT、GPT第20-21页
   0.1.2.2 氮素贮积第21-22页
   0.1.2.3 氮素再分配第22-24页
   0.1.2.4 籽粒中蛋白质的形成第24页
  0.1.3 核酸代谢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第24-26页
  0.1.4 小麦籽粒发育过程的激素调节第26-29页
   0.1.4.1 激素对籽粒发育过程的调节第26-28页
   0.1.4.2 激素与籽粒蛋白质第28-29页
 0.2 选题背景及依据第29-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7页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第32页
 1.2 调查测定项目与方法第32-37页
  1.2.1 取样方法及其前期处理第32-33页
   1.2.1.1 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样品制备第32页
   1.2.1.2 开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样品制备第32-33页
   1.2.1.3 开花后籽粒、旗叶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样品制备第33页
  1.2.2 糖、氮含量测定第33页
  1.2.3 激素含量测定第33-34页
  1.2.4 酶活性测定第34-35页
   1.2.4.1 GS、GOGAT活性测定第34-35页
   1.2.4.2 GOT、GPT活性测定第35页
  1.2.5 核酸含量测定第35-36页
   1.2.5.1 总核酸含量的测定第36页
   1.2.5.2 DNA含量的测定第36页
   1.2.5.3 RNA含量计算第36页
  1.2.6 收获后籽粒品质性状测定第36页
   1.2.6.1 籽粒蛋白质含量测定第36页
   1.2.6.2 湿面筋含量测定第36页
   1.2.6.3 沉淀值第36页
   1.2.6.4 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吸水率第36页
   1.2.6.5 籽粒容重第36页
   1.2.6.6 淀粉含量测定第36页
  1.2.7 农艺性状测定第36页
  1.2.8 安全性测定第36-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74页
 2.1 烯效唑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的效应第37-42页
  2.1.1 拔节期物质积累与分配第37-38页
  2.1.2 开花时物质积累与分配第38-40页
  2.1.3 成熟期物质积累与分配第40页
  2.1.4 开花后籽粒灌浆动态分析第40-42页
 2.2 烯效唑对不同小麦品种碳代谢的影响第42-46页
  2.2.1 开花时全株可溶性糖含量及分配第42-43页
  2.2.2 开花后旗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动态第43-44页
  2.2.3 开花后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动态第44页
  2.2.4 开花后籽粒中淀粉含量变化动态及最终籽粒淀粉含量第44-46页
 2.3 烯效唑对不同小麦品种氮代谢的影响第46-56页
  2.3.1 拔节期氮含最及分配第46-47页
  2.3.2 开花时氮素含量及分配第47-50页
  2.3.3 成熟时氮素含盆及分配第50页
  2.3.4 开花后营养器官中氮素的转移第50-51页
  2.3.5 开花后旗叶、倒二茎中氮含盘动态第51-54页
   2.3.5.1 旗叶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动态第52页
   2.3.5.2 旗叶和倒二茎中氮素向籽粒的运转第52-54页
  2.3.6 开花后籽粒中氮含量动态第54-56页
   2.3.6.1 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动态第54-55页
   2.3.6.2 粗蛋白质含量动态第55-56页
   2.3.6.3 单粒蛋白质积累量动态第56页
 2.4 烯效唑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激素含量的影响第56-59页
  2.4.1 赤霉素(GA)第56-57页
  2.4.2 生长素(IAA)第57-58页
  2.4.3 细胞分裂素(ZR)第58-59页
 2.5 烯效唑对不同小麦品种旗叶和籽粒中核酸含量的效应第59-62页
  2.5.1 旗叶中 RNA和 DNA含量动态第59-60页
  2.5.2 籽粒中核酸含量动态第60-62页
   2.5.2.1 总核酸第60-61页
   2.5.2.2 DNA第61-62页
   2.5.2.3 RNA第62页
 2.6 烯效唑对不同小麦品种酶活性的效应第62-66页
  2.6.1 GS第62-63页
  2.6.2 GOGAI第63-64页
  2.6.3 GOT/ GPT第64-66页
   2.6.3.1 GOT第64-65页
   2.6.3.2 GPT第65-66页
 2.7 烯效唑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品质效应第66-73页
  2.7.1 收获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第66-69页
  2.7.2 烯效唑处理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的品质特性第69-73页
   2.7.2.1 容重第69页
   2.7.2.2 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第69-71页
   2.7.2.3 粉质仪指标第71-73页
 2.8 烯效唑拌种后的安全性分析第73-74页
3 讨论第74-85页
 3.1 烯效唑处理后对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激素的调节及与蛋白质品质的关系第74-75页
 3.2 烯效唑处理后对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核酸的调节及与蛋白质品质的关系第75-77页
 3.3 烯效唑处理后对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调节及与蛋白质品质的关系第77-81页
  3.3.1 烯效唑对GS/GOGAT活性的调节及与蛋白质品质的关系第77-79页
  3.3.2 烯效唑处理后对GOT/GPT活性的调节及与蛋白质品质的关系第79-81页
 3.4 烯效唑处理后对小麦碳氮代谢源库特性的调节及与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关系第81-83页
  3.4.1 烯效唑处理后对碳代谢源库特性的调节第81页
  3.4.2 烯效唑处理后对氮代谢源库特性的调节第81-82页
  3.4.3 烯效唑处理后碳、氮代谢的协调及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关系第82-83页
 3.5 烯效唑对小麦品质的调控机理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5页
致谢第95-9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与论文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监理公司管理信息系统
下一篇:基于USB接口的DSP数据采集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