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前言 | 第1-9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分析 | 第9-26页 |
| ·流化床换热器的应用及发展 | 第9-13页 |
| ·液固流化床 | 第9-11页 |
| ·汽液固三相流化床 | 第11-13页 |
| ·流化床传热机理和模型的研究 | 第13-17页 |
| ·汽液两相流动沸腾传热模型 | 第13-14页 |
| ·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沸腾传热机理和模型 | 第14-16页 |
| ·无因次模型 | 第16-17页 |
| ·多相流测试技术 | 第17-19页 |
|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 | 第18页 |
| ·摄像法 | 第18页 |
| ·颗粒图像测速技术 | 第18-19页 |
| ·CCD技术 | 第19-20页 |
| ·CCD技术简介 | 第19-20页 |
| ·CCD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第20页 |
| ·数字图像处理 | 第20-25页 |
| ·图像的数字化 | 第20-21页 |
| ·数字图像处理 | 第21-25页 |
| ·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可视化研究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实验装置及测试系统 | 第26-47页 |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26-28页 |
| ·实验装置 | 第26-27页 |
| ·实验流程 | 第27-28页 |
| ·实验物系 | 第28页 |
| ·测试方法、数据采集以及计算 | 第28-35页 |
| ·测试方法 | 第28-30页 |
| ·实验数据的采集 | 第30-31页 |
| ·实验参数的测量与计算 | 第31-35页 |
| ·CCD系统简介及技术指标 | 第35-36页 |
| ·实验步骤及内容 | 第36-38页 |
| ·检查与调试 | 第36-37页 |
| ·惰性固体粒子的准备 | 第37页 |
| ·实验步骤 | 第37页 |
| ·实验操作条件 | 第37-38页 |
| ·图像处理 | 第38-47页 |
| ·普通光源实验 | 第38-42页 |
| ·片光源实验 | 第42-47页 |
| 第四章 CCD图像的分析与讨论 | 第47-72页 |
| ·汽液固三相自然循环流化床系统的颗粒浓度研究 | 第47-63页 |
| ·轴向固含率 | 第47-55页 |
| ·径向固含率 | 第55-63页 |
| ·汽液固三相区高度比 | 第63-65页 |
| ·三相区高度及其占加热管总长度的比例(L_0/ H) | 第63-64页 |
| ·热通量对三相区高度比的影响 | 第64页 |
| ·固体颗粒加入量对三相区高度比的影响 | 第64-65页 |
| ·汽液固三相自然循环流化床系统的颗粒速度研究 | 第65-71页 |
| ·速度分布规律 | 第65-67页 |
| ·热通量对颗粒速度的影响 | 第67-69页 |
| ·固体颗粒加入量对颗粒速度的影响 | 第69-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五章 三相流化床传热特性研究及无因次建模分析 | 第72-89页 |
| ·汽液固三相流化床传热特性分析 | 第72-81页 |
| ·平均传热系数 | 第72-80页 |
| ·固体颗粒的防、除垢效果 | 第80-81页 |
| ·汽液固三相流化床传热建模研究 | 第81-88页 |
| ·理论基础 | 第81-86页 |
| ·实验数据关联 | 第86-87页 |
| ·误差分析 | 第87-88页 |
| ·小结 | 第88-89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 符号表 | 第97-101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101-102页 |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