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引言 | 第1-12页 |
|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 第10-11页 |
|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第2章 基本理论知识 | 第12-16页 |
| ·弦 | 第12页 |
| ·最小能量路径和有效最小能量路径 | 第12-14页 |
| ·最小能量路径 | 第12-13页 |
| ·有效最小能量路径 | 第13-14页 |
| ·自适应方法 | 第14-16页 |
| 第3章 自适应零温度弦方法 | 第16-32页 |
| ·自适应零温度弦方法 | 第16-21页 |
| ·单位切向量的计算 | 第18页 |
| ·Broyden方法加速 | 第18-20页 |
| ·控制函数的选择 | 第20-21页 |
| ·磨光技术 | 第21页 |
| ·自适应零温度弦方法的应用 | 第21-31页 |
| ·双井势系统 | 第22-24页 |
| ·Mueller势问题 | 第24-27页 |
| ·七原子Lennard-Jones丛的重新排列问题 | 第27-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自适应有限温度弦方法 | 第32-36页 |
| ·自适应有限温度弦方法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5章 结 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声明 | 第39-40页 |
| 附录A Broyden方法的推导过程 | 第40-43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