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资产证券化资产转移的法律问题研究

引  言第1-10页
第一章 资产证券化概述第10-17页
 一、 资产证券化涵义辨析第10-11页
 二、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内涵第11-12页
  (一) 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债权证券化或债权流动化,反映了现代民事财产权利证券化的大趋势第11-12页
  (二) 债权转让制度和担保制度是资产证券化交易的前提和保障第12页
 三、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模式分析第12-16页
  (一) 确定资产并进行资产组合第12-13页
  (二) 发起人成立一个专为证券化而设计的实体--特殊目的载体第13-14页
  (三) 资产转移第14页
  (四) 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第14-15页
  (五) 发行资产支撑证券和/或债务证券第15页
  (六) 向发起人支付购买资产的对价第15页
  (七) 资产管理和获取收益第15页
  (八) 清偿证券第15-16页
 四、 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移的效果--资产同发起人的破产风险隔离第16-17页
第二章 资产转移的方式与定性第17-27页
 一、 资产转移的方式第17-19页
  (一) 债务更新(innovation)第17页
  (二) 让与(assignment)第17-18页
  (三) 部分参与(sub-participation)第18-19页
 二、 破产申请前的资产转移:优惠性清偿、欺诈性转移与终止待履行合同第19-22页
  (一) 优惠性清偿第19-20页
  (二) 欺诈性转移第20-21页
  (三) 终止待履行的合同第21-22页
 三、 资产转移的重新定性问题第22-23页
  (一) 重新定性问题的提出第22页
  (二) 真实出售与担保融资的比较第22-23页
 四、 真实出售的认定第23-27页
  (一) 美国认定真实出售的标准第24-26页
  (二) 对我国真实销售认定标准的建议第26-27页
第三章 资产转移的法理--债权和债权让与第27-33页
 一、 被转移资产的法律性质--债权第27-31页
  (一) 不得让与的债权第27-28页
  (二) 将来债权的可让与性问题第28-30页
  (三) 较低的交易成本第30页
  (四) 可预期的稳定的未来收益第30-31页
 二、 债权让与的历史沿革与法理基础第31-33页
第四章 资产转移中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第33-43页
 一、 资产转移的内部效力--发起人与SPV的利益平衡第33-36页
  (一) 债权及其从权利从让与人移转至受让人第33-34页
  (二) 对我国资产转移立法中附属担保权转移与完善的建议第34-35页
  (三) 发起人应告知受让人SPV关于主张债权所必要的一切情况第35页
  (四) 让与人对出让之债权及其从权利负有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第35-36页
 二、 资产转移的外部效力--资产转移对债务人生效的要件第36-39页
  (一) 资产转移对债务人生效的要件第36-37页
  (二) 资产转移的完善制度由通知主义向登记主义的转变即对我国资产转移立法的借鉴第37-39页
 三、 资产转移中对债务人利益的保护--债务人与发起人、SPV的利益平衡第39-43页
  (一) 债务人未收到让与通知(或登记)前,对让与人所为的法律行为均有效第39页
  (二) 债务人抵销的主张第39-40页
  (三) 债务人抗辩之援用第40-41页
  (四) 发起人的保密责任第41-43页
结   语第43-4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干扰素-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疫苗佐剂效应研究
下一篇:肿瘤趋化抗原DNA疫苗的抗肿瘤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