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路径的活力——从生活角度看待路径设计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图表目录 | 第12-16页 |
1 引论 | 第16-38页 |
·路径概念 | 第16-23页 |
·概念 | 第16页 |
·功能 | 第16-19页 |
·分类 | 第19-20页 |
·特点 | 第20-21页 |
·形态 | 第21-23页 |
·路径变迁 | 第23-29页 |
·路径的历史沿革 | 第23-25页 |
·现代城市路径的变迁 | 第25-27页 |
·现代建筑路径的变迁 | 第27-29页 |
·路径的研究 | 第29-38页 |
·问题提出 | 第29-3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33-34页 |
·研究视角及框架 | 第34-38页 |
2 激发路径活力的提出 | 第38-48页 |
·激发路径活力的释义 | 第38-39页 |
·激发路径活力的理论背景 | 第39-41页 |
·对纯粹功能主义的质疑 | 第39-40页 |
·人本思想的发展 | 第40-41页 |
·激发路径活力的现实背景 | 第41-48页 |
·关注城市和建筑的健康问题 | 第41-42页 |
·初级社会群体在现代社会的衰落 | 第42-45页 |
·信息社会与被动消费 | 第45-48页 |
3 激发路径活力的设计原则 | 第48-62页 |
·路径上的活动 | 第48-54页 |
·路径活动的分类 | 第48-49页 |
·路径活动的特点 | 第49-50页 |
·路径活动的影响因素 | 第50-54页 |
·激发路径活力的基本要求 | 第54-57页 |
·提供方便的接触机会 | 第54-55页 |
·提供适宜的活动场所 | 第55-57页 |
·激发路径活力的设计原则 | 第57-62页 |
·共享原则 | 第57页 |
·可达性原则 | 第57-59页 |
·舒适性原则 | 第59页 |
·包容性原则 | 第59-60页 |
·诱发性原则 | 第60-62页 |
4 激发路径活力的设计策略 | 第62-94页 |
·路径结构的设计策略 | 第62-74页 |
·集中路径空间 | 第62-67页 |
·采用网状结构 | 第67-69页 |
·完善肌理层级 | 第69-71页 |
·完善节点层级 | 第71-74页 |
·路径空间的设计策略 | 第74-84页 |
·增加空间宽度 | 第74-76页 |
·空间二次划分 | 第76-80页 |
·提高空间质量 | 第80-83页 |
·附加余裕空间 | 第83-84页 |
·路径界面的设计策略 | 第84-94页 |
·集中界面开口 | 第84-86页 |
·采用柔性界面 | 第86-87页 |
·预留发挥余地 | 第87-89页 |
·添加路径设施 | 第89-94页 |
5 激发路径活力的实例分析 | 第94-106页 |
·五个集合住宅的室内走道的比较 | 第94-102页 |
·总体介绍 | 第94-98页 |
·室内走道的比较与评价 | 第98-102页 |
·重庆南开中学男生宿舍及食堂 | 第102-106页 |
·总平面布局中的路径 | 第102-103页 |
·建筑中的路径设计 | 第103-106页 |
6 结语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4页 |
附录 | 第114-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