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基本问题论文--经济范畴论文--商品生产与交换论文

市场秩序理论研究——从利益博弈的角度

第一章 绪论第1-40页
 第一节 国内关于市场秩序的研究状况第12-18页
  一、 关于国内市场秩序问题的专题研究第12-16页
  二、 国内关于市场秩序理论体系的综合研究第16-18页
 第二节 市场秩序的概念、特征及类型第18-26页
  一、 秩序的含义第18-21页
  二、 市场秩序概念的界定第21-23页
  三、 市场秩序的特征第23-25页
  四、 市场秩序的类型第25-26页
 第三节 市场秩序的社会经济效应第26-35页
  一、 市场秩序的两种状态:有序与无序第26-27页
  二、 市场秩序的经济效应第27-34页
  三、 市场秩序的社会效应第34-35页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第35-40页
  一、 本文的基本假设第35-36页
  二、 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第36-38页
  三、 本文结构安排及内在逻辑第38-40页
第二章 市场秩序理论溯源与演变第40-66页
 第一节 早期秩序观念的产生与形成第40-43页
  一、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秩序观第40-41页
  二、 中世纪基督教的秩序观第41-42页
  三、 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观第42-43页
  四、 早期秩序观的意义及局限性第43页
 第二节 苏格兰传统的自发秩序观第43-52页
  一、 苏格兰传统自发秩序思想溯源第44-45页
  二、 斯密的自发秩序观第45-47页
  三、 门格尔的自发秩序观第47-48页
  四、 哈耶克的自发秩序观第48-51页
  五、 对苏格兰传统自发秩序观的几点看法第51-52页
 第三节 布坎南的契约论宪法主义秩序观第52-55页
  一、 布坎南的契约论宪法主义秩序观的主要观点第52-55页
  二、 对契约论宪法主义秩序观的评论第55页
 第四节 欧肯的奥尔多自由主义秩序观第55-59页
  一、 欧肯的经济秩序形态学体系第56-57页
  二、 经济秩序的准则第57页
  三、 竞争秩序第57-58页
  四、 竞争秩序政策第58-59页
  五、 奥尔多自由主义秩序观的借鉴意义第59页
 第五节 现代市场秩序理论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秩序观第59-65页
  一、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设第60页
  二、 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的内涵及其功能第60-61页
  三、 制度的构成第61-62页
  四、 制度变迁第62-64页
  五、 新制度经济学秩序观的启示第64-65页
 第六节 总结第65-66页
第三章 市场秩序的利益博弈透视第66-96页
 第一节 市场主体的行为动机分析第66-76页
  一、 什么是利益第66-67页
  二、 经济人的成本--收益分析第67-68页
  三、 效用最大化行为分析--以假冒伪劣现象为例第68-76页
 第二节 市场秩序与利益结构第76-82页
  一、 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第76-78页
  二、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博弈第78-79页
  三、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第79-80页
  四、 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博弈第80-81页
  五、 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第81-82页
 第三节 市场秩序形成机理的博弈论诠释第82-91页
  一、 元制度与元秩序第82-86页
  二、 市场秩序形成机理的博弈论诠释第86-91页
 第四节 市场秩序演进机理的博弈论诠释第91-96页
  一、 主观博弈模型第91-93页
  二、 市场秩序的演进机理第93-96页
第四章 影响市场秩序的基本要素第96-127页
 第一节 市场信息第96-103页
  一、 信息与预期第96-98页
  二、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秩序第98-99页
  三、 建立有效信息机制第99-103页
 第二节 市场规则第103-112页
  一、 规则与预期第103-104页
  二、 正式市场规则第104-108页
  三、 非正式市场规则第108-110页
  四、 市场规则的演进方式第110-111页
  五、 市场规则的内在契合第111-112页
 第三节 居民与企业第112-117页
  一、 企业素质与市场秩序第112-116页
  二、 居民素质与市场秩序第116-117页
 第四节 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第117-127页
  一、 政府与市场秩序第117-120页
  二、 中介组织与市场秩序第120-125页
  三、 政府监管与社会中介组织自治第125-127页
第五章 现代市场秩序治理机制:法治与自治第127-156页
 第一节 市场法治的基本理念第127-134页
  一、 合同自由原则第127-130页
  二、 公民财产权利不可侵犯原则第130-132页
  三、 合乎正义原则第132-134页
 第二节 市场法治的基本框架第134-140页
  一、 市场法治之法的构成第135-137页
  二、 市场法治的运行机制第137-139页
  三、 市场法治的实施机制第139-140页
 第三节 市场法治与市场自治第140-147页
  一、 市场法治与市场自治的关系第140-141页
  二、 市场自治的三种形式第141-142页
  三、 市场法治与市场自治的契合:社会信任机制第142-147页
 第四节 市场法治的实践:以美国为例第147-156页
  一、 美国的市场竞争法律制度第147-150页
  二、 美国的保护中小企业法律制度第150-153页
  三、 美国的维护消费者权益法律制度第153-156页
第六章 转型时期中国市场秩序的特殊性及其治理第156-195页
 第一节 当前中国市场失序的主要表现第156-164页
  一、 不合格的市场主体第156页
  二、 不正当交易行为第156-159页
  三、 不正当竞争行为第159-161页
  四、 走私、逃税、骗税行为第161-162页
  五、 恶意拖欠行为第162页
  六、 不规范的中介行为第162-163页
  七、 不规范的政府行为第163-164页
 第二节 中国市场失序的一般原因第164-169页
  一、 市场失灵第165-167页
  二、 政府失灵第167-169页
 第三节 转型与中国市场失序的特殊性第169-179页
  一、 企业转型与市场秩序第169-172页
  二、 市场转型与市场秩序第172-174页
  三、 政府转型与市场秩序第174-177页
  四、 意识形态转型与市场秩序第177-179页
 第四节 市场制度化:中国市场秩序治理的必然选择第179-195页
  一、 加快企业制度改革,重塑市场主体第179-181页
  二、 培育市场体系,发展中介组织,强化市场自治第181-183页
  三、 建立产权制度,健全法制体系,完善市场法治规则第183-187页
  四、 厘清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实现市场法治第187-192页
  五、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第192-193页
  六、 培育市场精神,加强诚信教育,构筑市场道德体系第193-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201页
后记第201页

论文共2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门市农区肉羊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应用二步法预定位技术对荷人肝癌裸鼠模型进行MR免疫成像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