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1-5页 |
前 言 | 第5-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3页 |
1 小麦慢锈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7-10页 |
·小麦品种慢锈性组分分析的研究 | 第7页 |
·慢锈性小麦品种的筛选及鉴定方法的研究 | 第7-8页 |
·小麦慢锈品种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 第8-9页 |
·慢锈性的遗传研究 | 第9-10页 |
·小麦慢锈性的小种专化性及变异 | 第10页 |
2 与植物抗病性有关的生理机理研究 | 第10-15页 |
·叶绿素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 第12-13页 |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 第13-15页 |
3 与植物抗病性有关的酶及代谢研究 | 第15-23页 |
·植物体中酶与抗病性的关系 | 第16-19页 |
·植物受侵染前酶与抗病性的关系 | 第17页 |
·植物受侵后酶与抗病性的关系 | 第17-18页 |
·病原菌酶、离体酶对寄主相关酶的影响 | 第18-19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 | 第19-20页 |
·过氧化物酶(POD)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 | 第20-21页 |
·多酚氧化酶(PPO) 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条锈菌侵染对小麦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 第23-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供试材料 | 第23页 |
·供试菌种 | 第23页 |
·小麦苗的培养与接种 | 第23页 |
·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净光合速率的测定(Pn) | 第24页 |
·气孔导度的测定(Gs) | 第24页 |
·蒸腾速率的测定(Tn)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条锈菌侵染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4-27页 |
·叶片叶绿素含量(a+b)的变化 | 第24-25页 |
·叶片叶绿素a/b值的变化 | 第25页 |
·对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25-27页 |
·条锈菌侵染对小麦蒸腾作用的影响 | 第27页 |
·对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27页 |
·对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27页 |
3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条锈菌侵染小麦后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变化 | 第29-40页 |
1 材料 | 第29页 |
·供试材料 | 第29页 |
·供试菌种 | 第29页 |
·小麦苗的培养与接种 | 第29页 |
2 条锈菌侵染不同小麦后POD、PPO酶的测定 | 第29-32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29-30页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 第30页 |
·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测 | 第30-32页 |
·多酚氧化酶(PPO) 同功酶的测定 | 第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不同小麦受条锈菌侵染后POD活性及同工酶谱的变化 | 第32-35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析 | 第32-35页 |
·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 | 第35页 |
·条锈菌侵染不同小麦后PPO活性及同工酶谱分析 | 第35-39页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分析 | 第35-39页 |
·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分析 | 第39页 |
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0-44页 |
1 结论 | 第40-41页 |
2 讨论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英文摘要 | 第51-53页 |
致 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