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

中国南海厚指海绵Pachylina sp.和皮海绵Suberites sp.体内真细菌和古细菌多样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12页
Ⅰ 前言第12-47页
 1 海洋生物多样性第12-15页
   ·海洋生物的分类第12-14页
     ·海洋生物的系统分类第13页
     ·依据生态类群进行分类第13-14页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第14-15页
     ·海洋生物是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蛋白质资源第14页
     ·海洋生物是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第14-15页
 2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第15-32页
   ·海洋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第15-21页
     ·海洋细菌第16-18页
     ·海洋放线菌第18页
     ·海洋蓝细菌第18页
     ·海洋古菌第18-19页
     ·海洋真菌第19-21页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第21-28页
     ·16S rDNA结构特征及其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22-25页
       ·16S rDNA序列的结构特征第22-23页
       ·16S rDNA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23页
         ·微生物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第23-24页
         ·荧光原位杂交第24-25页
     ·核糖体基因间隔区自动化分析第25-26页
     ·核酸杂交分析技术第26-28页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第28页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第28-32页
     ·来源于海洋细菌等原核微生物的天然活性物质第28-31页
     ·来源于海洋真菌的天然活性物质第31页
     ·其他第31-32页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前景第32页
 3 海洋共附生微生物第32-35页
   ·共附生微生物及其宿主第32-33页
   ·共生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第33-34页
   ·活性物质来源假说第34-35页
 4 海绵动物第35-45页
   ·海绵动物的种类及其分类第35-38页
   ·海绵动物的重要特征第38-41页
     ·海绵动物与其它海洋生物的共生第38页
     ·海绵共附生微生物第38-41页
       ·海绵体内微生物对海绵动物的重要意义第39-40页
       ·微生物在天然活性物质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40-41页
   ·海绵及其体内微生物是海洋天然活性物质的宝贵资源第41-45页
     ·海绵体内的抗真菌、抗病毒活性物质第41-42页
     ·海绵体内的抗心血管活性物质第42-43页
     ·海绵共附生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第43-44页
     ·我海绵资源开发研究第44-45页
 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45-47页
Ⅱ 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和皮海绵Suberites sp.体内真细菌多样性研究第47-72页
 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47-48页
   ·实验仪器第47页
   ·实验药品第47-48页
   ·引物合成和测序第48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8-58页
   ·实验材料第48页
     ·材料的采集第48页
     ·材料的处理第48页
   ·海绵体内细菌基因组DNA制备第48-50页
     ·海绵体内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8-49页
     ·细菌基因组DNA的回收、纯化第49-50页
   ·海绵体内真细菌16S rRNA编码基因的克隆第50页
   ·转化第50-53页
     ·PCR产物的连接第50-51页
     ·XL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51页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51-52页
     ·质粒的微量提取第52-53页
   ·目的基因片段的再克隆和克隆产物的回收第53-54页
     ·目的基因片段的再克隆第53页
     ·克隆产物的回收第53-54页
   ·真细菌16S 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ARDRA)银染分析第54-57页
     ·真细菌16S rDNA的限制性酶切第54页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ARDRA)银染分析第54-57页
       ·电泳第54-56页
       ·银染分析第56页
       ·聚类分析第56-57页
   ·真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第57-58页
     ·真细菌16S rDNA的测序第57页
     ·真细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第57页
     ·根据16S rDNA序列构建海绵体内真细菌的系统发育树第57-5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8-72页
   ·海绵体内真细菌基因组DNA提取结果第58-59页
   ·海绵体内真细菌16S rRNA编码基因的克隆和再克隆第59-60页
     ·海绵体内真细菌16S rRNA编码基因的克隆结果第59页
     ·海绵体内真细菌16S rRNA编码基因的再克隆结果第59-60页
   ·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真细菌的多样性第60-69页
     ·16S rDNA的ARDRA银染方法对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真细菌多样性研究的结果第60-65页
     ·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真细菌16S rDNA的BLAST分析结果第65页
     ·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真细菌16S rDNA的Alignment分析结果第65-67页
     ·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真细菌的系统发育树第67-69页
   ·皮海绵Suberites sp.体内真细菌的多样性第69-72页
Ⅲ 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和皮海绵Suberites sp.体内古菌多样性研究第72-91页
 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73页
   ·实验仪器第73页
   ·实验药品第73页
   ·PCR扩增反应引物第73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73-77页
   ·实验材料第73-74页
     ·材料的采集第73页
     ·材料的处理第73-74页
   ·海绵体内古细菌基因组DNA的制备第74页
     ·海绵体内古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74页
     ·古细菌基因组DNA的回收、纯化第74页
   ·古细菌16S rRNA编码基因的克隆第74页
   ·转化第74-75页
     ·PCR产物的连接第74-75页
     ·XL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75页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75页
     ·菌落筛选第75页
   ·目的基因片段的再克隆和克隆产物的回收第75页
     ·目的基因的再克隆第75页
     ·克隆产物的回收第75页
   ·古细菌16S rDNA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银染分析第75-76页
     ·古细菌16S rDNA的限制性酶切第75页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银染分析第75-76页
       ·电泳第75页
       ·银染分析第75-76页
       ·聚类分析第76页
   ·古细菌16SrDNA的序列分析第76-77页
     ·古细菌16SrDNA测序第76页
     ·古细菌16S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第76页
     ·根据16S rDNA构建海绵体内古细菌的系统发育树第76-7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7-91页
   ·海绵体内古细菌基因组DNA提取结果第77页
   ·海绵体内古细菌16S rRNA编码基因的克隆、再克隆第77-78页
     ·海绵体内古细菌16S rRNA编码基因的克隆结果第77页
     ·海绵体内古细菌16S rRNA编码基因的再克隆结果第77-78页
   ·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古细菌的多样性第78-88页
     ·16S rDNA的ARDRA银染方法对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古细菌多样性研究的结果第78-83页
     ·古细菌16S rDNA的BLAST分析第83页
     ·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古细菌16S rDNA与数据库中收录古细菌16S rDNAs的Alignment分析结果第83-84页
     ·3月份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古细菌16S rDNA的Alignment分析结果第84-85页
     ·3月份和7月份厚指海绵Pachychalinasp.古细菌16S rDNA的Alignment分析的结果第85-86页
     ·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古细菌无根系统发育树第86-87页
     ·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体内古细菌有根系统发育树第87-88页
   ·皮海绵Suberites sp.体内古细菌多样性第88-91页
Ⅳ 讨论第91-97页
 1 16S rDNA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地位第91-92页
 2 厚指海绵Pachychalina sp.古细菌、真细菌多样性第92-94页
 3 海水环境温度可能对海绵体内真细菌、古细菌组成的影响第94-95页
 4 皮海绵Suberites sp.体内古细菌、真细菌多样性第95页
 5 不同海绵物种体内真细菌、古细菌组成上的异同第95-97页
Ⅴ 结论第97-99页
Ⅵ 研究成果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CK-8抗炎作用的受体及cAMP-PKA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下一篇:岩溶洞穴系统稳定碳同位素演化的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