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碳原子线负极材料
| 目录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 ·能源开发与锂离子二次电池 | 第11-21页 |
| ·锂离子二次电池简介 | 第12-14页 |
|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分类 | 第14页 |
|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及基本特点 | 第14-17页 |
|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 第17-19页 |
|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 第19-20页 |
|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 第20-21页 |
| ·碳的同素异形体及碳炔 | 第21-24页 |
| ·碳炔的制备 | 第22-23页 |
| ·碳炔的性质、用途和发展前景 | 第23-24页 |
| ·我们的工作 | 第24-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9页 |
| 第二章 锂离子二次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研究方法 | 第29-35页 |
| ·碳材料嵌锂行为研究的电化学方法 | 第29-30页 |
| ·循环伏安法 | 第29-30页 |
| ·电化学阻抗法 | 第30页 |
| ·恒电流充放电法 | 第30页 |
| ·电池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 | 第30-33页 |
| ·测量嵌入、脱嵌电极及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 第30-31页 |
| ·利用恒电流间歇滴定法求算动力学参数 | 第3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碳原子线的制备 | 第35-42页 |
| ·实验器材 | 第35-36页 |
| ·化学试剂 | 第35-36页 |
| ·实验仪器和软件 | 第36页 |
| ·碳原子线的制备 | 第36页 |
| ·碳原子线的表征 | 第36-40页 |
| ·形貌表征 | 第36-38页 |
| ·碳原子线的光谱表征 | 第38-40页 |
| ·本章小节 | 第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锂离子二次电池碳原子线负极 | 第42-56页 |
| ·实验器材 | 第42-43页 |
| ·化学试剂 | 第42页 |
| ·实验仪器和软件 | 第42页 |
| ·测试电极的组装 | 第42-43页 |
| ·电化学实验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 ·库仑滴定 | 第43-46页 |
| ·循环伏安实验 | 第46-47页 |
| ·循环充放电实验 | 第47-50页 |
| ·交流阻抗实验 | 第50-53页 |
| ·本章小节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碳原子线电极的改性 | 第56-64页 |
| ·实验部分 | 第56页 |
| ·化学试剂与材料 | 第56页 |
| ·实验仪器及其他部分 | 第56页 |
| ·表面处理 | 第56-59页 |
| ·氧化处理 | 第56-59页 |
| ·复合其他元素 | 第59-62页 |
| ·复合硼元素 | 第59-60页 |
| ·复合铁、钴元素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