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 ·纳米颗粒技术的发展 | 第14-15页 |
| ·靶向与非靶向纳米颗粒 | 第15-16页 |
| ·靶向性纳米颗粒在治疗和诊断上的应用 | 第16-21页 |
| ·药物向脑部的运输 | 第21-22页 |
| ·维生素C与药物输送 | 第22-23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PLA-block-PAAA合成及其物理性质研究 | 第24-46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4-25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 ·苄基保护的维生素C丙烯酸酯单体BnAA的合成 | 第25-26页 |
| ·小分子引发剂2-羟乙基-α-溴丙酸酯(HEBP)的合成 | 第26页 |
| ·ROP聚合合成乳酸均聚物 | 第26-27页 |
| ·嵌段聚合物PLA-block-PBnAA的合成 | 第27页 |
|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PLA-block-PAAA的合成 | 第27-28页 |
| ·聚合物热物理性质的表征 | 第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44页 |
| ·苄基保护的维生素C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 | 第28-32页 |
| ·小分子引发剂的合成 | 第32-33页 |
| ·乳酸均聚物PLA的合成 | 第33-36页 |
| ·两亲性嵌段聚合物PLA-block-PAAA的合成 | 第36-42页 |
| ·聚合物热物理性质的表征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三章 嵌段聚合物PLA-block-PAAA自组装及其纳米颗粒表征 | 第46-58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6-47页 |
|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 ·紫外监测聚合物自组装能力 | 第47页 |
| ·纳米溶液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47-48页 |
| ·CMC测定 | 第48页 |
| ·纳米颗粒体系DLS表征样品的制备 | 第48页 |
| ·纳米颗粒体系TEM及CryoTEM表征样品的制备 | 第48-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 ·紫外监测聚合物自组装能力 | 第49-50页 |
| ·纳米溶液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50-51页 |
| ·CMC测定结果 | 第51-53页 |
| ·纳米颗粒体系DLS表征 | 第53-54页 |
| ·纳米颗粒体系TEM及CryoTEM表征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嵌段聚合物PLA-block-PAAA细胞毒性,靶向性及其释放行为研究 | 第58-76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8-59页 |
|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 ·对照材料MPEG-block-PLA的合成 | 第59页 |
| ·聚合物材料细胞毒性测试 | 第59-60页 |
| ·聚合物材料细胞靶向性初步探索 | 第60-61页 |
| ·聚合物材料释放行为研究 | 第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4页 |
| ·对照材料MPEG-block-PLA的合成 | 第61-63页 |
| ·聚合物材料的细胞毒性 | 第63-64页 |
| ·聚合物材料细胞靶向性 | 第64-66页 |
| ·聚合物材料释放行为研究 | 第66-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 作者简介 | 第84-85页 |
| 导师简介 | 第85-86页 |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