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 ·造纸湿部化学及其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助留助滤系统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 ·助留助滤作用机理 | 第14-19页 |
| ·助留作用基本原理 | 第14-17页 |
| ·乏助滤作用基本原理 | 第17页 |
| ·微粒系统助留助滤机理 | 第17-19页 |
| ·微粒助留助滤体系的优点 | 第19页 |
| ·微粒助留助滤体系研究的现状 | 第19-20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22-27页 |
| ·硅铝微粒的制备 | 第22-23页 |
| ·实验原料及主要实验仪器 | 第22页 |
| ·硅铝微粒的合成方法 | 第22页 |
| ·硅酸钠模数的测定 | 第22页 |
| ·pH值的测定 | 第22-23页 |
| ·硅铝合成微粒的应用实验 | 第23-26页 |
| ·实验原料及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 ·淀粉的糊化 | 第24页 |
| ·纸料留着率的测定与计算 | 第24-25页 |
| ·细小组分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细小组分量F的计算公式 | 第24页 |
| ·留着率的测定 | 第24页 |
| ·留着率R的计算公式 | 第24-25页 |
| ·滤水性能的测定 | 第25页 |
| ·滤液浊度的测定 | 第25页 |
| ·纸样的抄取及其性能的测定 | 第25页 |
| ·填料留着率的测定 | 第25页 |
| ·填料留着率的测定方法 | 第25页 |
| ·填料留着率的计算 | 第25页 |
| ·施胶度的测定 | 第25-26页 |
| ·硅铝微粒性质的研究 | 第26-27页 |
| ·实验原料及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粒径的测定 | 第26页 |
| ·比表面积的测定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硅铝微粒助留助滤剂的制备 | 第27-32页 |
| ·影响硅铝微粒制备质量的因素 | 第27页 |
| ·反应浓度对硅铝微粒凝胶时间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合成温度对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合成pH值对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合成反应时间对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硅铝微粒性质的研究 | 第32-35页 |
| ·前言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与结果讨论 | 第32-34页 |
| ·粒径的测定 | 第32-33页 |
| ·比表面积的测定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硅铝微粒系统对漂白麦草浆助留助滤作用的影响 | 第35-54页 |
| ·淀粉量对系统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CPAM对系统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 ·CPAM量对系统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36页 |
| ·不同剪切力下CPAM-硅铝微粒系统的助留助滤性能 | 第36-37页 |
| ·硅铝微粒系统的助留助滤性能 | 第37-46页 |
| ·硅铝微粒添加量对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 ·硅铝微粒用量对白水浊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硅铝凝胶添加量对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硅铝凝胶颗粒与滤液的助留助滤性能 | 第41-42页 |
| ·硅铝微粒与CPAM添加顺序对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不同剪切力作用的助留助滤性能 | 第43页 |
| ·浆料pH值对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硅铝微粒贮存时间对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硅铝微粒的熟化时间对助留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以GCC为填料时系统的助留助滤性能 | 第46-47页 |
| ·硅铝微粒添加量对以GCC为填料的浆料系统助留助滤性能影响 | 第46页 |
| ·硅铝微粒添加量对GCC留着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硅铝微粒系统对抄纸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硅铝微粒系统对AKD施胶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 ·AKD对系统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硅铝微粒量对AKD施胶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硅铝微粒与膨润土的助留助滤性能比较 | 第50-52页 |
| ·助留助滤性能 | 第50-51页 |
| ·膨润土与硅铝微粒对纸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