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幕府山植物区系及其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应用研究
引言 | 第1-13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3-19页 |
·幕府山自然地理概况 | 第13-14页 |
·地理概况 | 第13页 |
·地形地貌 | 第13页 |
·气候特征 | 第13页 |
·水文地质 | 第13-14页 |
·生态破坏情况 | 第14页 |
·植被类型 | 第14页 |
·植物区系研究 | 第14-17页 |
·植物区系 | 第14-15页 |
·国外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国内植物区系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6-17页 |
·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 | 第17-19页 |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现状 | 第17-18页 |
·我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概况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幕府山植物区系分析 | 第19-32页 |
·幕府山植物区系的组成 | 第19-23页 |
·植物区系的数量组成 | 第19页 |
·科的组成分析 | 第19-22页 |
·属的组成分析 | 第22-23页 |
·幕府山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 第23-29页 |
·属的分布区类型 | 第23-28页 |
·幕府山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特点 | 第28-29页 |
·特有现象分析 | 第29-30页 |
·特有现象及研究意义 | 第29页 |
·幕府山的特有现象 | 第29-30页 |
·幕府山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比较 | 第30-32页 |
·植物区系数量组成的比较 | 第30页 |
·植物区系相似性比较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幕府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应用 | 第32-43页 |
·幕府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 第32-38页 |
·观花类 | 第32-34页 |
·观果类 | 第34-35页 |
·既观花又观果类 | 第35-36页 |
·色叶类 | 第36-37页 |
·垂直绿化类 | 第37-38页 |
·幕府山优秀野生观赏植物推荐及其应用 | 第38-43页 |
·岩石植物(Rock Plant) | 第38-39页 |
·特色植物 | 第39-41页 |
·蓝紫色系观花植物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幕燕风景名胜区植被恢复与景观改造 | 第43-53页 |
·植被概况及分析 | 第43-44页 |
·植被概况 | 第43页 |
·现状分析 | 第43-44页 |
·植被分区 | 第44-46页 |
·植物景观改造 | 第46-48页 |
·竹林改造 | 第46页 |
·台地景观改造 | 第46页 |
·景观林营造 | 第46页 |
·岩生园营造 | 第46-47页 |
·湿地景观园营造 | 第47页 |
·特色树种园营造 | 第47-48页 |
·裸岩与采石废弃地景观改造 | 第48-53页 |
·我国先前处理裸岩与采石废弃地经验的总结 | 第48-50页 |
·生物工程措施 | 第48-49页 |
·非生物工程措施 | 第49-50页 |
·国内改造与利用废弃石宕口的实例分析 | 第50-51页 |
·植被恢复工程现状评价 | 第51页 |
·景观改造策略 | 第51-53页 |
附表 《幕府山植物名录》 | 第53-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